发布时间:2025-01-19 18:50:12
这是一个被工厂包围着的古村落,一个星期前,几名不速之客的到来,让这个村落的民居古厝又开始吸引人们的眼球了。
红砖为墙,红瓦为顶,花岗石为基座,辅以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等特色工艺,这个是典型的福建红砖古民居村落,它是老的新垵村,位于海沧区新阳街道。
记者获悉,省文物局正牵头将闽系红砖建筑捆绑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申遗行动已经开始,专家们现在正在对福建境内的红砖古民居建筑群进行选点,而海沧新垵古民居建筑群也成了专家们关注的一个候选点。
京城的专家到了小村庄
2月15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张光玮等六名建筑、文物、考古专家,来到海沧红砖古建筑规模最大的新垵村。
六名专家此行的目的是,为闽系红砖建筑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选点。
海沧区新阳街道的新垵村内约有70座闽南传统建筑,均为清末民国初期下南洋的侨民回家建设的,是典型的闽系红砖建筑群,被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新垵古建筑群的核心地带至今仍保存有近30座连绵成一体的十分庞大的合院式传统聚落建筑和十几座宗庙、宫寺建筑等。这在厦门是十分罕见的。
正是因为如此,专家们专门驱车来到了新垵古民居建筑群。
“现在还只是在选点,一切都还没确定,申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福建省文物局的有关工作人员向导报记者证实,专家们确实有到新垵对古建筑群进行了考察,但目前尚未确定闽系红砖建筑群的点。
据介绍,闽系红砖建筑群在厦漳泉和莆田等地都有分布,打算捆绑申遗。目前的工作是要先选点,争取申报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据了解,将采用捆绑方式申遗的闽系红砖建筑,不仅有厦漳泉、莆田的红砖建筑,还会有金门等地的红砖建筑,这些建筑计划一起在2014年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最老古厝有200年历史
200年过去了,当你置身于新垵古民居建筑群中,随处可见各种装饰图案,或历史故事,或飞禽走兽,或神话灵物。这些故事的讲述方式无外乎,灰制彩绘或以贝壳、小瓷片拼贴而成。
据居住在村里的老人讲,清末的新垵村面朝大海,海水可随潮汐注入到村中河道,这些河道流经村民们的房前屋后,小船可从海洋到村中自由穿梭往来。
新垵村的先辈们,便纷纷出海谋生、创业,把辛苦赚到的钱带回家乡,并利用与大海相通的河道运回国内外各种优质建材,盖起了房子。于是,便有了新垵之富、新垵之厝遐迩闻名。
在新垵无人不知的是西片276号。这里是厦门有名的洋行买办邱明昶的故居。据传,邱明昶在厦门开了两个商行:万记商行和万吉商行。他发家后分别建了相邻的一栋大四规和一栋大六规的红砖厝,两栋连在一起,占地2000多平方米,有70多个房间。
“文革时,这里曾经住过100多个人。”住在邱明昶故居附近的一名老人说,在建国后邱明昶的故居曾被分给穷人们住。
除了当年邱明昶故居外,这里还有不少巨商故居,如南洋永裕行邱永裕故居,盐米大王邱新样故居,祥露庄银安故居,在越南经营橡胶发财的邱振祥故居和航海家邱忠波故居,为我国进入联合国奔走出力的邱汉平故居等。
据新阳街道有关人员介绍,这些房子绝大部分建于100多年前的清末,有的甚至有200多年的历史。
古厝申遗还有很长的路
昨日中午,记者冒雨前往新垵村寻访古民居。穿过新阳工业区林立的厂房和宽阔的水泥路,一路看到的多是钢筋水泥建筑,几乎难觅古民居的踪影。
如果没有新阳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带路,记者还真没能发现这个藏匿于钢筋水泥之中的古民居建筑群。
一名熟悉厦门古民居建筑群的专家告诉记者,新垵古民居建筑群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厦门是很少见的,这也是新垵古民居建筑群能够被列入闽系红砖建筑申遗的候选点之一的原因。
不过,记者在古民居建筑群看到,建筑群周边包围满了钢筋水泥建筑,甚至在民居中间都会有钢筋水泥的建筑伫立。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就有企业打算对新垵古民居进行保护及综合开发。只是,这一项目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进展。
而闽系红砖建筑申遗,其实是在2010年12月中旬就开始了。当时,由国家文物局、台湾文化资产保护部门和台湾沈春水文化基金会联合在泉州举办了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闽系红砖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论坛。论坛上,海峡两岸专家决定,两岸一起为红砖建筑申报世遗。
一名参与这次对候选点考察的专家向导报记者透露,这一次选择申遗的点会考虑古建筑今后的开发和保护,另外还会考虑到跟台湾方面的合作,因此新垵村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