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08:09:00
贯云石是谁?他与扬州明月楼有什么关系?这得从元朝的那个关于扬州明月楼的故事说起。
元朝时,扬州城里有一位姓赵的阔佬,富有而好客。他在城中建了一座气派非凡的“明月楼”,遍寻名家赋诗题词,但大多不合其意。一天,著名诗人、书画家赵孟兆页经过扬州,明月楼的主人得知之后,将他迎请到楼上,盛筵款待。为表示隆重和盛情,笙歌舞伎、美味佳肴待之,所用酒器全是纯银打制。饮酒过半,主人拿出纸笔,请求赵孟兆页为明月楼题词。只见赵孟兆页援笔疾书,纸上顿时留下了俊秀灵动的两行诗句: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赵孟兆页此联文辞优美,字迹飘逸,夸赞主人风雅、楼阁第一,主人当然喜不自禁。酒席散时,主人将满桌银酒器全部赠送给赵孟兆页以作润笔。从此,明月楼随着这个故事而声名远播。
其实,在明朝文人都穆所著《南濠诗话》中,紧接着赵孟兆页的这一故事,还全文抄录了一首歌咏扬州明月楼的词作《水龙吟·咏扬州明月楼》,它是由一位名叫贯云石的文人所作。也许是词句偏长,或是未记录更详细故事,因此,知道这首词的人,不如知道赵孟兆页故事的人多。兹将全词转录如下:
“晚来碧海风沉,满楼明月留人住。琼花香外,玉笙初响,修眉如妒。十二阑干,等闲隔断,人间风雨。望画桥檐影,紫芝尘暖,又唤起,登临趣。回首西山南浦,问云物,为谁掀舞?关河如此,不须骑鹤,尽堪来去。月落潮平,小衾梦转,已非吾土。且从容对酒,龙香涴茧,写平山赋。”
贯云石名声其实不在赵孟兆页之下,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散曲作家。他原名小云石海涯,自号酸斋。他出身于一个维吾尔族武官家庭,因为其父亲名为贯只哥,他即以贯为姓。贯云石的祖辈、父辈都官至显位,自己也年少得志,曾任朝廷要职。正是贯云石最初所任之官职“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使他开始与扬州结缘。
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年方二十的贯云石承袭父爵,出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元朝官名,在地方官中地位最高,但往往不实际管事,成为高居于地方官之上的特殊官员,因而被称为“监临官”。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是一个管辖两淮百姓,统率七千将士的三品要职,扬州当时即是两淮治所。虽然贯云石在此任上时间不长,但他从北国的大都(今北京)一下子来到南国江淮,包括扬州在内的满眼江南旖旎风光,着实令他应接不暇。于是,公务之暇,他便写诗作曲以记。但这显然与他所担任的要职相矛盾,于是他在反复思考之后,做出了将官职、军权全部让给弟弟的“让爵”举动。从此,贯云石便“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贯云石《清江引》)
此后,他弃武从文,开始全面研习汉族文化,师从著名文学家、翰林学士姚燧,并结识了赵孟兆页、程文海、袁桷等人,亦师亦友,认真地向他们学习,他的诗词散曲、草隶书法,逐渐享誉中原。
公元1313年2月,元仁宗即位不久,贯云石因姚燧的极力举荐,再度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维吾尔族翰林学士,此时贯云石不过27岁,被人们称为“小翰林”。但他眼见朝廷内部你争我夺,自己始终身处政治漩涡之中,于是在任官一年后,便称疾辞官,离开了大都。从此,他和文友赵孟兆页等人一道,历览名胜,壮游万里。
贯云石为扬州明月楼所作的《水龙吟》,就是写于他重游旧日所辖之地扬州的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像赵孟兆页那样以一联诗句换取满桌银器酒杯餐具,但贯云石的这首词,融情于景,用典灵活,既描绘出明月楼的巍峨高耸,秀美不俗——“留人住”、“登临趣”;更写出了明月之下楼中之人超然物外的所思、所感,既有北方豪士的飒爽风范,又兼江南文人的飘逸之气,甚为符合“明月楼”题意,因此被当时及后世文人所称道。而其中的“琼花”、“骑鹤”、“平山”等词,最具扬州特色,令扬州人尤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