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20:03:58
供销社---所处的阶段是中国发展至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阶段。
它属于集体公有制,是国家公办的这样一个买卖机构。
因此人们需要购买生活必需品都要到供销社去购买。
那么供销社都卖过什么样的商品呢?
一、花布
这个应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老物件,一般在农村或者是东北比较常见。
它是那种印染的棉布制作而成。
上边都是极其艳丽的颜色,大红、大绿给人一种“土”出边际的感觉,但是细看之下又特别的耐看,也许就应了那句话--大俗即大雅。
这也充分看出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不仅是在文学、科技等方面,即便是在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中也足够体现中国人的审美,这就是文化积淀的力量。
彰显的是雅俗共赏和被征服。
如今来说这样的大花布应该比较少见。
其实那个时候还流行一种缎面材质的布料。
颜色也是艳到极致。
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如今的老物件。
二、手电筒
生活条件制约那个时候的用电,哪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是电灯照明。
那个时候要么就是用煤油点灯照明,要么就是用嘎石灯。
然后再配备一个昂贵的家用电器---手电筒。
平时都很少舍得用手电筒。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手电筒都被父母当宝贝一样放在抽屉里很少使用。
只有碰到需要找东西或者不得不用的时候,才会拿出手电筒。
后来生活条件慢慢的好了起来,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手电筒照明摸知了蝉。
当然现在家里有这种手电筒的几乎找不到。
三、铁架玻璃镜
咱们现在用来梳妆的都已经发展成为了梳妆镜,但是那个时候用来梳妆的就是那种用一个铁架,然后担着一个玻璃镜的梳妆镜。
铁架被扭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在镜面的背面支撑这镜面,形状比较独特,而且在镜子的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其实应该沿袭了古代的铜镜发展而来。
比较有特色,到了现在也已经成为了老物件。
四、肥皂
其实说肥皂并不准确,应该叫“胰子”还差不多。
虽然与肥皂异曲同工,但是个人认为效果应该比现在的效果要好。
“胰子”里含有皂角还有猪胰子,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胰子”。
首先这种肥皂的去污能力特别的强,其次这种肥皂闻起来有一股很浓的碱味。
另外就是非常容易干裂,因为里边的甘油比较少。
这样的肥皂没有太多的样式,大部分都是那种黑黄的颜色。
五、火柴
那个时候都被称为洋火。
因为火柴是被外国人带进中国,因此人们形象的称之为洋火。
而且一直沿用到这个时候。
小小的纸盒中放着一根根火柴,在火柴盒的一个侧面有那种用来擦火的磷板。
在火柴盒上面还会印有各种好看图案。
虽然现在还有火柴,但已经不是那个时候的样子,因此这样的老物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古董。
六、篦子
我想处在那个年代的老年人一定都知道这个东西。
在女人出嫁的时候,是作为嫁妆一起带到婆家的。
那个时候的篦子是有一定的功用。
并不是摆设。
其实篦子应该也是沿袭至古时候,现在很多人也在模仿篦子的形状,做成那种比较小巧的类似发夹的装饰品,卡在头发上非常独特好看。
不过那个时候的篦子的作用可不是用来修饰。
那个年代因为生活条件比较差,一个星期可能都洗不了几次澡,因此头发上、身上、甚至床上等到处生满了虱子,而篦子的作用就是把这些虱子从头发上篦出来。
目前也已经成为了老物件。
七、收音机
在那个物资比较匮乏的时代,收音机成了人们比较难得的精神慰藉。
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家用电器。
小小的四四方方的收音机打开天线就可以收到自己想要收听的节目,既丰富了生活也增加了对外边世界的了解。
当然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收音机的身影了。
这也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老物件。
总结: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发展的特色,也有代表其发展的一些老物件。
这即是对过去的一个见证,也是我们了解祖辈们生活状态最好的佐证。
现在在我国很多地区也建立了一些民俗博物馆,有机会可以多去了解一下,也许能够找到我们父辈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