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春联的手抄报内容

发布时间:2025-01-18 12:04:12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炼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表达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春联手抄报内容,欢迎分享。

春联典故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喜好创新,公元964年除夕,他让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下两句话,作为桃符挂于门框上。这两句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大意是新年享受先代遗泽,第二句大意是佳节预示春意常在。这标志着桃符的形式和内容开始变化,不仅用以避邪驱灾,还包含祈福祝愿之意,成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的推广

到了宋代,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相当普遍。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提到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除夕家家挂桃符的景象。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红纸的使用,桃符的驱邪功能逐渐转移到门神身上,而桃符内容则演变为表达人们对来年福运和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春联的得名与推广

“春联”一词出现于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喜欢桃符,于是颁布御旨,要求金陵家家户户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巡视,见到好的春联便赞不绝口。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经询问得知主人是忙碌的屠户,于是亲自书写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家主人将春联高悬并焚香供奉,朱元璋听闻后高兴,赏银三十两。

春联在清代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有了很大提升,梁章矩的《槛联丛话》对春联的起源和特色进行了论述,使其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节贴春联和门神

贴春联的习俗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桃符原始形式即为人们所称的“桃符”。古代神话中,鬼域有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下有金鸡,金鸡鸣叫时鬼魂必回鬼域。鬼域门边有神荼、郁垒两神人,能捉拿恶鬼。人们因此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认为这样可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直接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称为“桃符”。

宋代起,人们在桃木板上写对联,既保持桃木镇邪的意义,又表达美好愿望,还装饰门户。人们还在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表达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仍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门神被视为正气与武力的象征,可驱邪镇妖。门神常成对出现,手持传统武器,准备战斗。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秦叔宝与尉迟恭也被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这两位将军守门,夜间鬼魅不再搔扰。后民间开始画下这两位将军的形象贴于门上,此习俗广为流传。

本站热点

热点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