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9 21:13:33
郑国从来都是伯爵。西周除了分封宋国、虢国、州国和虞国四国为公爵外,其他最大的也就是侯爵。也有些不服从周天子管制的称王,也就是自封的而已。如:楚国、吴国、越国。郑武公是谥号。并不代表爵位。
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各国按国大小待遇不同。
战国时,各国的爵大致有卿、大夫等。如各国都曾有“上卿”、“亚卿”、“客卿”等,均为将相所得的高爵。大夫一级如有上大夫、中大夫、国大夫、五大夫等。战国各大国出现了侯爵,如秦有彻侯、关内侯,楚有通侯,其他各国均有侯。
除侯外还有封君,侯、君封地或以县计,或以户计,但仅能食其封地的租税,无军政司法独立权,不世袭。除此以外,各国还有一些特别的爵称,如楚国的封爵还有执珪、执帛。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以上相当于“士”),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以上相当于“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
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以上相当于“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以上相当于“诸侯”)。
彻侯得食县(设令、长),关内侯食租税于关内,余大庶长以下十八等,则如吏职。凡斩获敌首级一颗,即赐爵一级,还要有赐田宅和服役人员一名的优待。有爵级则可为官,斩敌甲首一颗,赐爵一级,愿做官的,可以作“五十石之官”,即斗食小吏。
扩展资料:
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君主,他的父亲是郑武公,爷爷是郑桓公。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是周宣王的弟弟,名字叫“姬友”。周宣王把他封在“郑”。
当时的这个郑,在今天陕西的华县。到了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被任命为周王室的司徒。西周末年,郑桓公让儿子掘突带领宗族迁往东方。掘突在虢、郐之地建了新的郑国,都城就叫新郑。
西周灭亡之时,郑桓公与周幽王一起,死于乱军之中。郑武公掘突听到父亲的死讯,立即率领兵马赶来镐京,与众诸侯杀退犬戎,拥立周平王为天子。周平王于是封他为卿士,协助王室管理天下大事。
郑武公的儿子,就是郑庄公,名叫“寤生”。“寤生”就是“逆生”,难产,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了,母亲武姜因此受了惊吓。而生小儿子“段”的时候是顺产,所以,武姜喜欢小的,厌恶大的。
郑武公一死,这位生来就不讨母亲欢心的寤生,继位为郑庄公。母亲武姜替段索要封地。要哪里呢?要“制邑”。郑庄公不肯,说除了此处,其他地方都可以。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能给?据说周穆王曾在这里关押猛虎,后来人们在此处建了一个城池,叫虎牢关。
这里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是悬在郑国头顶的一把利剑。数百年后,韩国便是由此进兵灭了郑国。
武姜又要“京”。京是人工筑成的高丘,是比都城新郑还大的城邑。段到了京之后,不断扩充地盘,修缮甲兵,人称“京城大叔”。郑庄公一忍再忍。到了后来,段与武姜商量好日期,打算里应外合,偷袭郑国的都城。
郑庄公把情况打听确实,派出二百乘兵车杀向京。段不堪一击,逃到了鄢,被郑庄公的追兵打败,又逃到了共国。
段的儿子叫公孙滑,逃到了卫国。卫国认为郑庄公攻击弟弟是一件不仁之事,就协助公孙滑攻打郑国,并且夺下了廪延这个城邑。
郑庄公自然不肯吃这个亏,他利用周王室卿士的身份,集合了周军与虢军,一直打到卫国南部的边境。卫国不甘失败,不久又联合宋国、陈国和蔡国,一直攻打到郑国国都的东门。围了五天,才罢兵而去。
郑国地势不好,几乎被这几个国家包围了。它的北边是卫国,东边是宋国,东南边是陈、蔡二国。郑国要么在战争中强大,要么在战争中灭亡。武姜哪里知道,由于她的偏心,竟把国家置于这样的危机之中。
几年后,郑庄公趁卫国内乱,发动攻击。卫国毫无还手之力。在打败卫国之后,郑国又降服了陈国,然后把目光紧紧盯在宋国身上。公元前713年夏,郑国联合鲁国、齐国,说是奉周天子之命,惩罚宋国的“不朝之罪”,进攻宋国。一场血战之后,郑军完胜。
此时,天下的大国之中,晋国内乱不已,根本无暇他顾;秦国在与西戎激战,几乎听不到他的声息;楚国正默默地在南方扩大他的势力,还没有逼近中原;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等,在郑庄公的文韬武略之下,现在都已经唯郑国马首是瞻,郑国俨然成了中原的霸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历代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