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1 12:22:45
浇筑后两小时下大雨,考虑到一层楼面的浇筑时间一般为半天左右,那么下雨时混凝土处于初凝之后终凝前后的状态,雨水会冲刷掉表面一层混凝土的水泥浆形成泛砂。
是否影响结构安全要看具体的冲刷深度——虽然GB50204_2015对板的厚度偏差允许范围是【+10,-5】mm,不过从工程实践来讲,冲刷深度在10mm内是没什么影响的;10mm~20mm有点悬,不过少了2公分的板也不是多罕见的事;再深的话,就一定要处理了,当做蜂窝麻面的质量通病来处理就好,具体处理措施相信每个有现场施工经验的工程人都能倒背如流,就不再冗述了。
在北方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外加剂公司搭配防冻剂时采用的是氯化钠:亚硝酸钠=1:1的比例。这种搭配的最显著优点是节省成本,氯化钠售价大概500-600元/吨,亚硝酸钠售价在4000元/吨。1:1搭配使用可以将防冻组分的平均价格降到2250元/吨。零下十五度的话,防冻组分用量到15%,成本可以控制在337.5元/吨。以华北地区为例绝大多数时间不会达到零下十五度的低温,自进入冬季施工后,采取防冻剂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多的方法再控制一下防冻剂的平均用量的话,可以保证整个冬季防冻组分平均成本150-200元/吨。
大致的意思就是,在外加剂掺量为胶材用量2.0%的前提下,气温每降低一摄氏度,防冻剂的总用量就增加百分之一。图中所给的温度为当天最低温度。2.0%掺量一栏中的用量可以保证外加剂本身不结冰。
在外加剂掺量为胶材用量2.0%以上时也可以用上表中对应2.0%时的配比,毕竟加的防冻剂少,混凝土可能没事,外加剂有先结冰的可能。
这个数值只是我的经验数值,曾经我用这个比例进行复配,搅拌站使用没有问题。感觉好几年没有正儿八经接触防冻剂应用了。不知道现在的比例有没有重新优化。以上比例也不是必须遵守的铁律,曾经我在零下8℃时只用了6%的亚硝酸钠。把外加剂装瓶放在室外第二天就有结冰现象,不过混凝土使用倒没有啥问题。当然,为了避免外加剂结冰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好还是保证外加剂不结冰比较好。外加剂结冰的那部分是水,混凝土生产时能将冰水混合外加剂一起抽取还好。一旦遇到只能抽取液体那部分残留下冰块的情况就会破坏外加剂的匀质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毕竟氯化钠很便宜嘛。。。
对于氯化钠的使用,我个人是保持警惕态度,但并不完全排斥。我特意查了一下相关的国家标准。
在外加剂标准8076中没有严格指出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必须低于什么标准。这个指标宽泛到了由厂家指定。我理解的就是厂家说低于多少算合格就行。这种既下场比赛又当裁判员的感觉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