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19:30:03
溶液达到饱和,表示在特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额外的溶质。
饱和溶液,是在特定温度与剂量下,溶剂内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在该状态,溶液浓度稳定不变。通过向特定温度与剂量的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无法继续溶解时,所形成的溶液即为该溶质在特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溶解过程首先由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作用启动,随后,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质表面溶解并扩散至溶剂中。被溶解的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持续运动,当与固体表面碰撞时,存在沉积于表面的可能性,此为溶解过程的逆向作用。在固体溶质持续溶解、溶液浓度增涨至特定数值时,沉积与溶解两种作用达到动态平衡。此时,溶解与沉积虽持续进行,但若温度保持不变,溶液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此状态的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含量即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可见,饱和溶液中,溶质溶解速率与沉积速率相等,维持动态平衡。在特定温度与剂量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溶解度的溶液)。若在相同温度下,溶质仍能继续溶解,则称其为“不饱和溶液”。若溶质为气体,还需提及气体压力。
饱和溶液的特性包括:
1. 均一性:溶液各处密度、组成与性质一致。
2. 稳定性:温度不变,溶质与溶剂量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 混合物:溶液一定为混合物。
制取饱和溶液的方法包括:
方法1:增加溶质至有剩余。
方法2:蒸发溶剂(推荐恒温蒸发,直至看到晶体析出)。
方法3:降低溶剂温度至有晶体析出。
注意:少数溶液情况相反,其溶剂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
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包括:
方法1:提高溶液温度。
方法2:增加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