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6 22:47:37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现代数学集合论中是指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换言之,集合由元素组成,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被称为组成该集合的元素。例如:集合{1,2,3}中1,2,3都是集合的一个元素。
拓展资料——元素(数学概念)
集合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而元素就是组成集的每个事物。
研究集的运算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叫做集论或集合论集合的定义很广,不仅限于数学,在生产生活中对于集合的使用也是很广泛的,而组成特定集合的具有特定属性的事物全部都可以称做元素,所以元素的定义也很广泛,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化学元素
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从哲学角度解析,元素是原子的电子数目发生量变而导致质变的结果。
化学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并且能构成一切物质。一些常见元素的例子有氢,氮和碳。
2012年为止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存在于地球上。拥有原子序数大于83(铋之后)的元素都不稳定,会放射衰变。第43和第61种元素(锝和钷)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数高达95,没有稳定原子核的元素都一样能在自然中找到,这就是铀和钍的自然衰变。
无论是古代的自然哲学家还是炼金术士们,或是古代的医药学家们,他们对元素的理解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或者是臆测的方式解决的。只是到了17世纪中叶,由于科学实验的兴起,积累了一些物质变化的实验资料,才初步从化学分析的结果去解决关于元素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