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8 18:21:55
中国,乃至世界上研究中国船史的学者都有共同的看法,即中国三大船型之一的广船是铁力木建造,且铁力木又要靠进口而难以为继。这种观点是受历史的影响长期流传下来的。《明史·兵志》、《武备志》、《筹海图编》、《纪效新书》、《广东新语》、《海防纂要》、《海运新考》等史书都是这么说,其实这是传抄之说,所以后人是人云亦云,步之后尘直接引入自己的文章。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我也是这么做。但是,我们应该证明“广船,铁力木为之”是对的,才能使我们的引用得心应手。
一、 史书之述
1、清张廷玉等撰编《明史·兵志》云:“海舟以舟山之乌槽为首,福船耐风涛,且御火。浙之小装标号软风、苍山亦利追逐。广东船,铁力木为之,视福船尤巨而坚。”《兵志》所云自然是指兵船、战船,包括的范围应是广东的兵船及应征服役的民船,而非反映所有的广船。
2、茅元仪《武备志》卷一百一十六:“广东船”、“东莞大头船”“新会尖尾船”均在大标题“战船”之后的子标题。无疑,“广船,视福船尤大,其坚致亦远过之,盖广船乃铁力木所造。福船不过松杉之类(大福船草撇船亦在战船之列——笔者注)而已,二船在海若相冲击,福船即碎,不能挡铁力木之坚也。”自然,这里所说的广船也指的战(兵)船。
3、胡宗宪编、郑若曾撰的《筹海图编》则述:“倭船遇到广船‘难于仰攻’苦于犁沉,故福船皆其所畏。而广船旁陡如垣,尤其所畏也。”平倭之海战广船,尤为新会之横江大哨,堪称主力舰,犁沉倭船无数。
4、戚继光作为一位成功的海军将领,他指挥过广东新会建造的横江、东莞的乌艚战船,他也在《纪效新书》说过“广船与福船相撞则福船必碎,因为福船只用松杉而已。”“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船下压,如辗螳螂,斗船力而不斗人力。”
5、屈大均《广东新语》曰:“广之蒙冲战舰,胜于闽艚,其巨者曰横江大哨……此戈船之最精者也。……其飘洋者曰白艚、巨型艚,合铁力木为之……白艚、乌艚……其底以铁力木或红卢桂木,性柔耐水可长久。”
6、王在晋《海防纂要》亦云:“广船视福船尤大,其坚致亦远过之,盖铁力木所造……倭夷造船亦用松杉之类,不敢与广船相冲。广船铁力木坚,蝵虫纵食之亦难坏也。”
7、“梁梦龙于万历初所著《海运新考》中尝述其(广船——笔者注)‘梁高三四丈’,成船材料为铁力木。粤产,较松杉为坚实。”[1]
《广东新语》、《海防纂要》、《海运新考》皆编纂之史书,所说也都是“广船,铁力木为之”。
《明史》编纂于清,撰文当然是摘抄明代的史书,可以一字不差地照单全收。郑若曾辑撰《筹海图编》,应为嘉靖四十年到四十一年(1561~1562),成书之时曾请戚继光等人过目,由胡宗宪上书。茅元仪《武备志》现可见到的版本是天启元年(1621年)抄本,成书时间待考,但可以肯定迟于《筹海图编》。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在时间上略早于《筹》。屈大均是晚辈,他的《广东新语》成书于晚年,即1690年左右,可见是其抄录引用前辈著述。至于王在晋的《海防纂要》是“拿来主义“者之作。梁梦龙的《海运新考》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年)。
由上述,《纪诳新书》、《筹海图编》均未提及“广船,铁力木为之”,梁梦龙的《海运新考》应是历史上提出“广船,铁力木为之”第一人。据包遵彭的附注曰:《筹海图编》“大头船、尖尾船及高把梢船仅有图式无说。”[2]故虽其成书较早,但无文字说明,所以是梁梦龙拔了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