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6 23:53:44
✲/诗经中的水草
老孔备课,材料中描述一种叫做“菹”的植物,问我怎么读呀?老孔是学科专家,还有不了解的物种,可见学问这事儿真是无止境呀。
这个字我是认识的,马上让我想到“菹醢”,心里很不舒服。但是在植物学上还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物种。我坐在他的对面,随手就给查了出来,是一种水草,也读zū。《说文》:菹,酢菜也;《礼记》:水草之菹。百度它的样子,原来就是我们这个地方小河沟里常见的“水榨菜”。这是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虽然可以做很好的鱼、鸭饲料,但是生长旺季里繁盛为患,现在这个季节市政上就得赶紧组织人力物力打捞了吧。
这些水草在今天成为环境累赘,在古代却是常见的食用植物。比如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荇菜就是采来吃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中恋爱,成为“诗经”的开篇佳作。
说到“诗经”中的植物物种,前几天还辨析过“芣苡”。只是水草,除了“荇菜”也还有不少的。“周南”的第一篇说到“荇菜”,“召南”的第一篇就是《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哪里可以去采苹?就到南边涧水滨;哪里可以采水藻?就在那边的浅水沟。这也是可爱亲切的劳动女子一问一答的生活场景。“苹”,我以前以为就是现在的“浮萍”,其实非也,浮萍怎么能吃呢?原来这是一种蕨菜,现在所谓的“四叶菜”、“田字草”。而这里边的“藻”,据信就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菹草”。这些水草,不但可以吃,甚至还成为祭品。《礼记·昏义》:“牲用鱼,芼之以苹藻。”
现在人们早已不再采食这些水草了。劳动人民在古代以野生的水草为食,并不代表着它非常好吃,只是因为吃不上好东西罢了。如果确信诗经中“藻”就是今之谓“菹草”,那么它在《小雅·鱼藻》中却是这样的:“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群鱼水藻丛中游,肥肥大大头儿摆。周王住在镐京城,欢饮美酒真自在。镐京的王公贵族饮酒,绝不可能用苹藻为肴,却只是用以优游自乐的观赏罢。
(用图来自网络)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