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1 09:10:34
茶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唐陆龟蒙所写的《茶籯诗》中描述了“茶籯”的制作过程,即用金刀劈开翠竹,编织出类似波纹的斜纹,形成了茶具的形状。
“茶舍”则是茶人的居住小屋,唐皮日休的《茶舍诗》中描绘了茶舍内的制茶过程,包括在阳崖下自设屋舍,汲红泉、煎柴蕨、研茶、拍茶等辛劳的步骤。可以看出,“茶舍”与“茶灶”是茶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灶”是古代煮茶时所用的火炉,唐以来的文献中提到的“茶灶”与“茶舍”一起构成茶人生活的基本设施。例如,陆龟蒙居住在松江甫里时,以茶灶、蓬席、斋书为伴,游历于江湖间,被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也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的诗句。陈陶的《题紫竹诗》中也提到了茶灶与茶香相伴,体现了茶灶与茶人的密切关系。
茶具的种类繁多,除了“茶籯”和“茶灶”之外,还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其中,陆羽据说是制造了24种茶具,而按照唐代文学家的《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不过,这些史料中所言的“茶具”概念与现代有所不同。
扩展资料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