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19:27:16
古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的史书、古籍、诗词、绘画等,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屏风的痕迹,屏风在古时的房间里面都有摆设,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屏风的风格及作用也在随着变化,那么为什么古人要将房间里面放置屏风呢?
屏风又称为屏门,一般情况下放置在古代床的两侧或床后,用来达到挡风的效果,因为古代的房屋都是由土木建筑所构造,并没有现代的钢筋混凝土那样坚固和结实,所以会有风进到房间里面来,为了在睡觉的时候可以挡住风,也就开始有了屏风的存在。
屏风早在周朝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出现了,不过当时被称为“邸”,随着朝代的更迭,直到汉朝之时,才将名字改为屏风。此时屏风的种类及作用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作用上,
除了刚开始起到挡风效果外,还有了分隔室内空间及遮挡光线的作用,而种类及用途也开始变多,有的可以折叠,有的使用木头制作,这种制作出来的比较结实,可以挂一些杂物在上面。
在汉代之时,屏风的使用已经是非常的普及了,基本上有点地位的人家里都设有屏风,并且屏风的奢华程度也开始有所提升,据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篇》上载∶“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屏风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连屏和叠扇屏,即由多扇屏相互拼合起来,屏风也常和床榻结合使用,不仅实用,也成为了室内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在纸张发明之前,屏风为在木板上进行彩绘,然后放置在家里;在有了纸后,形成了以木头为框架,中间为纸即屏面,屏面上则是一些绘画、书法、诗句等。到盛唐时期,经济繁华,屏风主要讲究观看,赏心悦目。在屏面上则多为山水、花鸟、或诗人在上面题屏、咏屏等,富贵人家还会装裱金箔在上面。
在魏晋之后,一些文人雅士则是喜欢“素屏风”,就是在木头框架中,屏面为白纸,什么都不画。到明清时期,屏风文化达到了顶峰,据记载,明代奸臣严嵩的家里各种各样的大小屏风就有将近400件。在来到近代后,因为空间及文化的原因,屏风的使用开始减少,所以现在家里已经很少有屏风的摆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