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09:20:02
金属钢材的冷脆现象,是指在低温(约100℃至-100℃)下,某些金属或合金的冲击韧性显著下降,甚至可能发生脆性断裂。这种现象在体心立方、六方晶体和三方晶体的金属中尤为明显,且不同金属的起始温度各不相同。例如,含磷高的黑心可锻铸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冷脆,断口呈现白色。
冷脆性与材料的韧性和晶格结构紧密相连,高韧性材料较少出现。当温度低于冷脆转变温度,冲击吸收能量会突然减少,材料从韧性转为脆性。测定这一温度通常通过冲击试验。晶体结构、基体组织、元素引入、相大小及夹杂物等因素都会影响冷脆转变温度,磷会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使之更易在低温下表现出冷脆特性。
历史上,由于冷脆引发的事故频发,如泰坦尼克号沉船和二战期间的“Victory”油轮断裂,都警示了对低温度下金属材料韧性的重视。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能量,可以确定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范围。体心立方结构的中低强度钢尤其容易显示出明显冷脆现象,而面心立方金属则通常没有明显低温脆性,但在极低温度下也可能出现。
为了确保严寒环境中材料的正常工作,如输油管道和极地考察船,需要选用韧脆转变温度在-50℃以下的材料。测定韧脆转变温度通常通过标准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需要配备低温装置,如低温恒温箱或保温瓶。试验过程需严格控制试样冷却和冲击的时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绘制冲击吸收能量与温度的曲线,以及脆性断面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准确地确定金属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为材料选择和设计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