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为什么以前使用的灯泡,常常是在开合的瞬间最容易烧断

发布时间:2025-02-06 18:31:49

任何家用电器在开启的瞬间都有一个启动电流,该电流比额定电流高,通过灯丝时产生更多的热量,就是这多出来的热量使灯丝被熔断。

灯丝被烧断是电流的热效应的结果,说明过大的电流才是真正的原因,结合欧姆定律,再找出为什么此时电流会过大,就可以判断其真正的“元凶”了.

灯丝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大,而温度较低时,电阻较小.因此,当在灯丝“冷”的状态下给其通电,此时电阻较小,根据欧姆定律,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较大的电流,使灯丝中迅速发热,而导致其烧断

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也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常发光时,温度较高,电阻较大,刚开灯时,温度较低(室温),电阻较小。根据公式P=U²/R可知,刚开灯时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所以,刚开灯的瞬间灯丝容易烧坏。以“220V100W”的灯泡💡为例,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U²/P=(220V)²/100W=484Ω,实际测出其在定室温时的电阻大约4OΩ。

实际功率P实=U²/R实=(220V)²/40Ω=1210W。不仅是大,而且大很多。但随着温度的快速升高,灯泡💡灯泡实际功率也很快减小到额定功率。所以影响白炽灯寿命的最大的问题就频繁的开关,以致白炽灯的寿命一般只有几个月,最长不会超过几年。

明确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这一特殊的规律,这样就不难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现象了

本站热点

热点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