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6 20:40:59
如果一张纸币被不小心撕成了两半,你会怎么做?有一天HR让你把照片附在报名表上,你又如何处理?对,粘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离不开使用黏合剂,修补损坏物件、装修房屋、制作零件都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黏合剂,最常见的黏合剂属胶水无疑。而谈到胶水,那就必然绕不过大名鼎鼎的502胶水,作为中国初代的“国货潮牌”,想必大多数80后、90后都曾经使用过他。
但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发明了502胶水?502胶水又为什么要叫502,而不叫520呢?502的主要成分是α-氰基丙烯酸乙酯,科学家通过在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增粘剂、增韧剂等物质,最终形成合成胶水。从物理特性上看,502胶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容易挥发,遇到微量水分即可实现瞬间固化的效果,使用便捷,粘结力强,适用范围广,能够粘结玻璃、塑料、金属、陶瓷、皮革蜡面等大多数日常生活中可见的材料。
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塑料之父贝克兰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合成了一种新物质,将其命名为酚醛树脂,自此开启了化学合成胶的时代,各种胶黏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二战时间,一些新型胶黏剂被大胆应用于军事领域,甚至出现了胶粘飞机,这也在无形之中推动了胶黏剂产业的发展。同样是在二战期间,美国柯达公司的科学家哈里·库弗的团队在研发用于制作瞄准镜的透明塑料时,意外合成了氰基丙烯酸乙酯,虽然当时库弗已经发现这种材质具有很强的粘性,但并未重视。
直到1951年时,库弗团队被要求为喷气飞机座舱盖研发高强度、耐高温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时,因为一场意外,库弗才意识自己合成了一种强力胶黏剂,而这就是502胶水的前身。直到1959年,库弗在参加一档节目时,现场展示使用一滴胶水将主持人抬离地面,这种能够瞬间粘接并固化的新型胶黏剂才一炮走红,震惊世界。此后,由于此种胶水速干的特性,他还被广泛地应用于战地紧急止血,也因此衍生出一批医用胶黏剂。
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胶黏剂的研发还是一片空白,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迫切地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胶黏剂。在库弗团队研发的新型胶黏剂走红之后,一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也把眼光放在了这种胶黏剂身上,他就是葛增蓓。彼时的葛增蓓风华正茂,刚从上海被调到刚成立的中科院化学所,心中已经定下为国家研发新型速干胶黏剂的目标。
受限于现实情况,和大多数项目一样,葛增蓓在研发速干胶时也是从零开始。1964年,经过无数科学家多年的反复实验,一款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速干胶——502胶水就此诞生了,这是我们在胶黏剂的领域的重大突破。502胶水的全称应该是KH502,其中KH代表中科院化学所的简称,502则是当时研发这款胶水的实验室房间号,为方便记忆,大家就把KH502简记为502。同年,502胶水正式投放市场。
但这种全新的速干胶一开始并未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应,为了推广502胶水,葛增蓓四处奔走,义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正式在他的无私推广之下,502胶水才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当之无愧的初代国货潮牌。从修补脱胶的鞋子到用于粘接机械零件,502胶水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几十年间,我国卖出的502胶水早已不计其数,502胶水的配方也经历了多次迭代,即便是在胶水品类众多的今天,502也因其优秀的粘接性能、便宜的价格,成为家庭常备胶水的首选。
说到这里,想必有些人在感叹502胶水强大的同时,心里也有一丝被502支配的恐惧。是的,绝大多数人在使用502胶水的过程中,都体验过两个手指乃至多个手指被粘在一起的痛苦。一滴小小的胶水落在指缝间,只觉微微手指发热,眨眼间就成了“连体婴”,强行撕开,那皮肉之苦,简直酸爽。其实,如果一不小心被502胶水把手指粘到一起,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是有办法将手指分开的。常见办法有2种:一,准备白醋或热肥皂水,把粘在一起的手指放进去浸泡几分钟,缓慢搓动即可揉开;二,在粘连处滴一滴风油精或卸甲水,静待两三分钟后开始缓慢揉搓,随后可分开手指。
当然,如果是502胶水不慎溅入眼睛,在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之后,还是建议尽快去医院处理,切勿乱信偏方,自己操作,造成更大的伤害。502胶水的封神之路,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时期的缩影。曾经我们样样落后,被围追堵截,但在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奋斗之下,我们突破封锁,扶摇直上,从追上到局部领先;奋斗与进步,突破与领先,不只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