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1 17:54:11
苑姓的迁徙分布起源于河南,在近千年的时间里逐渐扩散至其他地区。在现今的河北涿州、湖北荆门、山西朔州形成了大的聚落。到了两汉魏晋时期,苑姓逐渐发展成为范阳、永宁、马邑三大郡望。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动荡不安,苑姓由于仕宦、谋生、逃难等原因,大量迁徙至江南地区。至隋唐时期,苑姓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南方省份。
宋元两代,苑姓除在北方各省分布外,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明初,山西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湖北、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明清至清代,苑姓有迁入西南、华南、东北、台湾岛等地。
苑姓与武、宋姓为同宗,尤以武姓血缘关系最为密切。在山东的记载中,从徐之滕(徐州滕州一带)约公元960年间,榉祖逃难到郓州中都县忠信里白塔村东北约五里远,安家创建苑氏家园,为苑庄(现在汶上县苑庄镇苑楼村)。
在明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1566),苑氏的长支继芳考中进士,任祥符县丞,二支学祖亦中进士,出任云南沾益州、通安州两任知州。葵祖从宁阳迁来郓城东北三十里左右的苑垓续谱。当时汶上苑庄、郓城西关和郓城苑垓三大支,共续谱。葵祖为27世。
明朝末年(公元1628-1644),苑氏29世思礼祖、思义祖兄弟二人从郓城苑垓逃来宁阳邑东南十八里建家(即现在的乡饮乡常家屯)。思礼祖居常家屯,思义祖居南赵庄(常家屯西南三里)。这就是苑氏在山东宁阳、汶上、郓城、邹城等县市的迁衍史的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