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抗战时期的重庆消防队

发布时间:2025-01-19 10:22:39

1. 在5年半时间里,日寇飞机轰炸重庆203次,出动飞机9166架次,投弹17812枚,给山城军民及房屋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 由于国力军力所限,重庆的积极防空能力(空中拦截)也极其有限,难以有效阻止日机对战时首都的轰炸,于是消极防空(空袭后救灾)就上升为极为显著的位置。

3. 为抗塌睁击日寇飞机对重庆进行的一系列“地毯式轰炸”、“无区别轰炸”、“疲劳轰炸”、“月光轰炸”,重庆市建立了一支8000余人的消防队伍,成员由消防警察和义勇消防人员组成。

4. 七十多年前,即上个世纪30年代,重庆全部消防设备只有2架18米(60英尺)的升降梯和六七辆老式消防车,此外就是扯梯、沙铲、撩钩、斧头、水桶之类,要完成灭火任务只能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消防救火工作主要漏升依靠人力。

5. 为了弥补消防器材的不足,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轻便的“洋龙”。这是一种人工手摇式简易机械灭火器,将水装入水箱,人力抽动水枪射出。在投入使用时,但是山城坡陡街巷崎岖狭窄,靠轮子转动的“洋龙”无法推着爬坡上坎,只有将火龙的轮子去掉,请“洋龙”坐上滑竿,由队员抬着奔赴火场。以免因行动迟缓耽误了灭火时机。

6. 除了喷射水源,另外就普遍采用投掷沙包灭火。1940年8月20日,蒋介石亲笔书写了一条“消防手令”:“如救火徒恃水量恐不济事,应设法多备沙包……此种沙包应分备堆置于市内重要地点,在尚未被炸区域内分几个单位,如东西南北中各个单位堆储……  但沙包小数无济于事,必竭力设法,由市政府及各机关甚至到外县多方收买,多费几钱不妨也。”这一纸当时最高军政长官的手令足以见证当年重庆消防设备的尴尬。

7. 由于自来水也经常被炸断,市民百姓众志成城,主动援助,实行人海战术,自发而熟练地用脸盆、水桶、沙袋组成一条条水龙沙龙进行扑救,有效地控制火焰蔓延。

8. 经过无数次锤炼,重庆消防的灭火技能进一步提高,除抗战初期的大火未能有效控制外,其余大多数火灾都能很快扑灭,使受灾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为抗击日寇对重庆无休止的大轰炸,维护战时首都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站热点

热点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