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6 21:53:37
梁的钢筋工程量怎么算啊
框架梁钢筋计算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算法为:hc-保护层+15d;取0.4LaE+15d。下部通长钢筋计算: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同上框架梁下部纵筋可在柱支座外内力较小处搭接,即距边缘Ln/3范围内连接。
抗震框架梁须避开箍筋加密区。
箍筋和拉筋的计算: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2d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弧形梁箍筋加密区范围按弧形梁中心线,箍筋间距按弧形梁凸面度量。扩展资料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梁柱交接处的框架节点应为钢结构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刚接即梁的两端与框架柱(KZ)固定相连。框架梁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楼屋盖的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框架柱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根,就是它和框架柱刚接形成梁柱抗侧力体系,共同抵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方向的力。
据建筑材料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框架、钢框架、钢-混凝土框架。即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钢材或者钢-混凝土制作框架梁或框架柱。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第7.1.3条规定,两端与剪力墙刚接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照框架梁设计。
基础梁工程量计算规则是什么
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梁长以立方米计算。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伸入墙内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当梁伸入到墙体内时,梁按实际长度计算;当梁与混凝土墙连接时,梁长算至混凝土墙的侧面;圈梁长,外墙上按外墙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工程量的计算有明确的计算规则,因而必须对计算规则有相当透彻的理解。而在实际各方核对工程量数据的过程中,常发生争议的现象,这大多是因为对计算规则的理解不同所致。扩展资料1、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
2、梁长的取法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怎么计算地梁钢筋的工程量
地系梁的钢筋工程量的计算采用主筋和箍筋分开计算的方法,根据地系梁钢筋平面图查得主筋每根的长度,再根据截面图查得主筋根数,则主筋工程数量=单根长度*根数*钢筋单位长度重。箍筋的重量采用类似的计算方法,根据大样图查询箍筋单股的长度,再根据系梁配置箍筋距离/箍筋间距得出箍筋根数,或者根据施工图纸可直接查阅,最终用单根长度*根数*钢筋单位长度重。
则系梁钢筋重就为两种钢筋重量之和。
地系梁混凝土的重量则采用水平截面面积乘以系梁高即可。
基础中的承台和承台梁的钢筋量如何计算
承台:横向底筋长度=横向尺寸-保护层厚度(一般为4mm)竖向底筋长度=竖向尺寸-保护层厚度(一般为4mm)。承台底筋根数=(平面尺寸-保护层厚度)÷间距+1,如果带小数则直接向前进一位。
(钢筋长度×钢筋根数×单位重量)×承台个数=钢筋总重量承台梁便是在承台为桩的时候,在桩口起的地梁,一般比承重梁配比高,结构要求高。
它的作用是为了承受上面巨大的荷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承台一般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中。承台板便是在地梁之上的板,和周围的地面一体,上面素灰抹平。扩展资料:低桩承台一般埋在土中或部分埋进土中,高桩承台一般露出地面或水面。高桩承台由于具有一段自由长度,其周围无支撑体共同承受水平外力。
基桩的受力情况极为不利。桩身内力和位移都比同样水平外力作用下低桩承台要大,其稳定性因而比低桩承台差。修筑承台的围堰和基坑开挖应符合有关规定。
搭设的操作平台及支撑系统应连接牢固,并能承受所有施工人员、机具和用料的重量。在围堰内除土、吸泥或抽水时,应经常检查围堰稳定情况及围堰内冲刷情况,并有防止围堰倾斜的措施。
基础钢筋工程量怎么算带弯钩的 弯钩加多少啊
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就是基础长度或者宽度减去基础保护层就是下料长度。如果是一级钢筋,应该知道端部弯头,然后再算根数, 基础的宽或者长除以间距再加1就是工程量计算。
最后需要汇总。
弯头如果是基础网片筋的短部,那只有一级钢筋有,就是一个弯头增加6.25倍的钢筋直径。如过弯头是柱子钢筋插入基础内部所打的弯头,一般不小于15公分。
基础梁,孔桩,柱子的钢筋量如何计算,要计算公式,最后是文字叙述,因为我想自己手算一下,求大师指点。
基础梁主筋(梁不外伸)--上下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h-保护层*2)/2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 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左, 1/3 Lo右)*2大箍筋长度=[(h-保护层*2)+(b-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8d小箍筋长度=[(间距j*2+D)+(h-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8d间距j= (b-保护层*2-D)/6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左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右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主筋(外伸)--上部第一排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上部第二排贯通筋长度=边柱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下部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L-保护层)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
a=1.2La+Hb+0.5Hc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左, 1/3 Lo右)*2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这是基础梁的钢筋量计算公式,好像大致就是这些了,呵呵,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