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1 10:55:14
晋州市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春秋时期为鼓国,西汉时建县,名“下曲阳”。之后朝代更迭,沿用“曲阳”、“昔阳”等名。元太祖十八年由县升为州,名晋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又改州为县,称晋县,1991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晋州市人杰地灵,是唐代名相魏征的故里,还是民国时期的革命老区,朱德、彭真、聂荣臻、罗瑞卿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足迹,女英雄杨领梅烈士、革命先烈李显烈士、国民党爱国将领宋肯堂将军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曾生息、战斗于此。 晋州境在唐尧时代属冀州,在虞舜、夏禹、商、周各代属并州。春秋初期名鼓国,战国时期晋州境设城邑下曲阳、昔阳,二城邑先后属晋国、中山国、燕国、齐国、赵国。秦统一全国,晋州境属巨鹿郡。西汉市境置三县:下曲阳县、临平县、安乡县。东汉废临平、安乡二县入下曲阳县,属冀州刺史部巨鹿郡。唐、宋、时期称鼓城县。自元代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开始,将隋唐时的原山西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系大唐王朝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发祥地), 移改至河北下曲阳(北周时为巨鹿郡下曲阳,唐时为鼓城县),升格为州辖三县(饶阳、安平等),而至明代,已再升为“京畿之地,首善之区”的显赫地位,特列为直隶州。 中华民国时晋州改为晋县。 1991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晋县,设立晋州市。 晋州地下文物丰富,已出土了自商至明清的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唐代文物石药碾系国家一级(甲)珍品(由于晋州市文物保管条件有限,包括石药碾在内的晋州市珍贵文物一直保存在省博物馆文物库房)。隋代的乐器之一陨, 唐代黑陶钵、铜净瓶、白执壶,宋代的围棋棋子和内外双釉瓷盘,金代瓷枕等文物,均可证明晋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2008年4月,在石津灌渠发现并随后组织一次性挖掘晋州元、明代石刻碑群共22通(块),经省、市文物专家、历史学家鉴定、研讨,认为一次抢救如此多的元、明代碑刻,在石家庄市为建国以来首次。石碑的规制、规格和雕刻水平都很高,在冀中地区堪称一流。并鉴定定级国家馆藏珍贵文物五件( 二级文物一件,三级文物四件)。通过研究,石刻碑群绝大部分为明代晋州文庙(原址在今晋州影剧院)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