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9 10:30:55
1. 产生的年代不同
釉下彩的历史更为悠久,起源于宋代,并一直延续至今。相比之下,釉上彩则是在明代基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制作步骤和过程不同
釉下彩的工艺流程包括在生胚上进行彩画装饰,之后上釉,并最终在窑中烧制。这一过程涉及到两次高温烧制:首先是800℃烧成素坯,然后是1200至1300℃的窑火。而釉上彩则是先烧制出白瓷胎,之后在已经烧成的瓷器上进行彩绘装饰,再进行一次800℃的低温烧制。
3. 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
釉下彩的烧制顺序是先以800℃烧成素坯,再在画饰完成后上釉,最后在1200至1300℃的高温下烧成。釉上彩则相反,先以1200至1300℃的高温烧成白瓷坯,之后在冷却后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并以800℃的温度进行二次烧制。
4. 外表的不同
釉下彩具有光润的色彩、平滑的表面,并且颜色永不褪色。即使经历长时间磨损,只要釉面保持完好,其彩绘色泽依然鲜艳。相比之下,釉上彩的彩料并未与釉料融合,因此其纹样突出于釉面,触摸时有手感,且不如釉下彩光滑。
釉上彩的介绍
所谓釉上彩,是指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绘制纹饰,然后再以600至900℃的温度进行二次烘烤固色。釉上加彩是陶瓷装饰的重要技法之一,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祥银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釉上彩绘瓷的历史悠久,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就出土了范粹墓中的精美白彩绿彩器,晋代青瓷上也常见其赫彩点饰。宋代磁州窑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技术,创作了许多杰作。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釉上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