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8 18:14:20
陶与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定义、烧成温度、硬度以及原料。
1. 定义的区别
陶器是由粘土制成的,经过手工塑形、轮制或模具成型后,干燥并在窑中以800至1000度的温度烧制而成的工艺品。瓷器则由瓷石和高岭土等原料制成,经过混合、成型和高温(1300至1400度)烧制,表面通常施有釉料或彩绘。
2. 烧成温度的区别
陶与瓷的差异不仅在于原料,还在于烧制温度。陶器在较低的温度(800至1000度)下烧制,而瓷器则在高岭土的温度(1300至1400度)下制成。可以说,陶是在制陶温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温度形成的,是陶的一种升级形态,而陶也可以看作是低温烧制的瓷器。
3. 硬度的区别
由于陶器烧成温度较低,其胎体未完全烧结,结构粗糙,敲击时声音沉闷,吸水率高,硬度相对较低,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痕迹。瓷器烧成温度高,胎体烧结紧密,结构坚固,基本不吸水,敲击时声音清脆,表面难以被钢刀划伤。因此,瓷的硬度通常高于陶。
4. 原料的区别
陶器可以使用普通的黏土制成,而瓷器需要特定的高岭土等原料。在陶器所需的温度下,黏土可以转化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制成的。然而,在瓷器所需的温度(1300至1400度)下,使用普通黏土制成的坯体无法成为瓷器,而会熔化成为玻璃质。陶胎的含铁量通常在3%以上,而瓷胎的含铁量则在3%以下。
来源:百度百科-陶瓷器的制作过程的相同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