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6 23:26:25
尽管是初次探访,记者轻易地找到了巴蔓子墓的所在地。[3]
此前,通过查阅资料,记者了解到巴蔓子墓位于一栋28层大楼之下,社会各界曾长期呼吁改善其现状,但进展缓慢。许多文史爱好者在博客和帖子中描述了他们艰难寻找墓地却失望的经历。然而,渝中区文管所的最新消息却带来了好消息———巴蔓子墓在封闭多年后,计划在今年清明节前重新开放。
进入民生路299号附2号的“利中家具”门口,向下40级台阶,记者来到了渝海大厦下的墓址。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装修,据负责的张先生介绍,工程已完成80%,预计在3月底完成并验收,以确保巴蔓子墓在清明节前对外开放。
墓园前扩展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包括展示厅、管理用房和游客卫生间。展示厅采用灰绿色文化石装饰,与墓室的青石卷拱相协调。木质结构的顶部融合了巴渝传统建筑风格,右侧墙面则是落地玻璃,增加了室内的采光。巴蔓子墓为六边形,墓碑上刻有“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的字样,墓前的石碑铭记了但懋辛这位辛亥革命名将的题词。
巴蔓子墓的传说中,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楚王,虽然其具体埋葬地有争议,但七星岗的墓园被视作精神象征。从王尔鉴的诗中可见,240年前,墓地还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1922年曾大规模修建,但随着城市变迁,墓园逐渐被高楼所掩盖。直到上世纪60年代,巴蔓子墓才被列为文物,市政府在2009年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如今,渝中区文管所正在实施部分改造,包括墓园环境改善和巴蔓子将军事迹的展示。
巴蔓子的英雄事迹在巴渝地区广为流传,他的名字与忠州、巴王庙等历史遗迹紧密相连。在重庆历史名人馆,巴蔓子将军的塑像备受瞩目,而在重庆的大型景观雕塑中,巴蔓子的形象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体现了人们对这位英雄的深深敬仰。
扩展资料
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市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岂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成为了巴渝大地传颂千古的英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