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8 10:04:14
客家人的节日包括:
1. 春节
春节是客家人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习惯上称为“过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人们忙着准备年食、年货和应时的糕果,酿造具有客家特色的“老酒”,制作糯米做的“煎堆”。春节期间,人们避免说不吉利的话,习俗讲究取吉兆。正月初一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祭拜“赵公元帅”,大放鞭炮迎接“财神”,然后齐集祠堂祭祖,之后请族长讲述本族的姓氏渊源、世系及祖训。近年来,一些习俗已被逐步改变,如“接财神”的人少了,祭祀仪式也比较简单。
2. 元宵节
元宵节习惯上被称为“赏灯”,日期通常在正月初九到十六,各村各屋自行确定,其中十一、十二日最为集中。赏灯有两个意义:观赏花灯和庆祝家中添丁。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赏灯时设宴庆贺,每村每屋都有灯会,由负责人组织。节前,派人购买花灯,并将其用红竹竿扛回,一路上敲锣打鼓,鞭炮不断。赏灯节的高潮是“升灯”仪式,将花灯吊在祖公厅,然后在家中一路放鞭炮。晚上,灯会组织放炮仗、烧烟火、放孔明灯,以及舞龙舞狮,活动直到深夜。
3. 清明节
清明节是客家人扫墓的日子,但兴宁人的扫墓时间旧时在农历二月或八月,因为清明时节正值农忙。清明那天,家人会制作一种用嫩芒叶、鸡屎藤或艾叶和米粉加糖做成的米饭,或菱角,并在祖坟挂纸,以示悼念。近年来,清明节扫墓的人逐渐增多,一些人回来扫墓,表示不忘祖宗。
4. 端阳节
端阳节习惯上被称为“过节”或“五月节”,是客家人仅次于“过年”的大节日。家家要备办三牲敬祖先、敬神,亲朋好友互相往来。主要活动包括包粽子吃,用直蒲、艾叶煮水洗澡,挂葛藤,以避邪消灾祛病。
5. 立秋
立秋又称为“秋日”,客家方言谐音为“就”,意味着“完毕”。此时,夏收夏种已结束,农民趁此余暇培闲,备办三牲粉果酬神,邀集亲朋团聚。
6. 中秋节
中秋节俗称“八月半”,家家户户用糖果、月饼、酒、茶敬“月光”(月亮)。客家人认为,朱元漳在元末起义时,曾利用月饼传递统一号令,因此中秋节吃月饼对客家人有特殊意义。
7.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寻羊”、“寻阳”,主要在城镇附近及南半部的居民庆祝,北半部居民较少庆祝。重阳节有登高、吃狗肉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