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07:22:16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简称鄂。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全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全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从区域上看,湖北省内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恩施州,管辖面积为24060km²,其次是宜昌市,管辖面积为23666.16km²,面积最小的是鄂州市,管辖面积为1596.46km²。
湖北省地理位置优越,有“九省通衢”之誉,“千湖之省”之称,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中上,光电子产业,汽车产业为传统优势产业。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坚持强化“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全省形成了1个万亿市、2个五千亿市、5个两千亿市、5个千亿市州的新格局。近十年湖北经济增速快于全国,2012年-2022年平均经济增速达9.2%,高于全国水平(8.4%)。近年来,湖北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粮食实现丰产增收。2017-2021年粮食平均单产392.08公斤/亩,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湖北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2725万吨以上。2017-2021年粮食年均总产量达到2780.47万吨,比2012-2016年年均总产量增加92.32万吨,增长3.4%。
城市分级是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个方面作为一级维度来评估划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自《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以来,湖北省整体上看,湖北省的武汉、襄阳、宜昌、荆州市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较匹配,但各地区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数量较多。十八大以来,湖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如常住人口总量保持平稳;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呈现“两升一降”态势;人口流动更加活跃,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等。但也面临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有所下降,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我们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深入研究湖北人口发展规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促进湖北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旨在稳定房价、遏制投机性购房,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以及对房地产金融的严格监管。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房地产市场需求保持活跃。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住房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在武汉等大城市及其周边区域,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扩张。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房价水平相对较高。湖北省内的二三线城市,如襄阳、宜昌、十堰等地,房价走势则显示出更多地域性和结构性差异;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如高铁开通)、城镇化推进等因素,房价保持稳中有升;而另一些城市可能因供应过剩、需求不足等因素,房价增长较慢或出现调整。
湖北省古代建筑就有超拔之美的特点,根据文献记载和考证,湖北省楚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就以俊高为特色,如钓台高10米,章华台高30米,即便是匆忙营就的五仞台也高达7.85米。随着历史的发展,湖北省一座座高台建筑拔地而起,寓超拔于峻高之中,城市建筑空间高低错落,形成了一道属于湖北省的独特“天际线”景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推进“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拓宽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到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278元、18259元,分别增长8.3%、9.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十年前的2.4缩小至2.2。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间增长152%,顺利实现翻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