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1 10:39:03
1.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于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2. 该鼎以其内部铸有的“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
3.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纹势华丽,工艺高超,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
4. 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之一。
5. 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
6. 司母戊鼎的名称来源于鼎内的铭文“司母戊”,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鼎盛时期的重要文物。
7. 对于司母戊鼎上青铜铭文的认识,多数学者认同“司母戊”的命名,这不仅是基于古代甲骨文的基础,也是从文物本身的作用来命名。
8. 在古代“司”是权力的代名词,在商代,崇尚鬼神的殷商人对祭祀更加重视,负责祭祀者的地位类似其他古文明的祭司。
9. 考古专家考证司母戊鼎在商朝就是被作为祭祀商王的母亲而使用的,在中国古文字中,“司”也同“祠”。
10. 现代人有的解释古代的“司”与“后”是同义字,但在古代,即使后母,也都称为继母、嗣母、养母、嫡母等称呼,在铸造青铜器时,也不会特别要标明是否为亲生母亲。
11. 青铜铭文需要记载用途和铸造原因,不会仅仅记载母亲名字,“司”就是标明铸造的原因和用途。
12. 在商朝时期中国还没有现代简化字,“司”是不可能与现代简化字“后”同义,在古代的“后”字写作是“後”。
13. 对待古代的思想和物质必须依据当时的实际环境客观对待,用现代的物质名称和文字命名古物就显得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