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1 07:56:23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的青铜方鼎,出土于1939年3月19日的河南省安阳市的一片农地中,因其鼎内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铸于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它重达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起初,这尊鼎被乡人私自挖掘,但由于过大过重,难以移动,挖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直到1946年6月,它才再次被发现。由于历史原因,鼎耳被村民锯下一只,另一只则由后来复制补上,成为一大遗憾。
司母戊鼎的造型雄伟,纹饰华丽,工艺精湛。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厚重,轮廓方直。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形态各异。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据考证,司母戊鼎是商王室的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它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这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