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09:18:32
2023年汽车市场,“刺激消费”成为关键词。上半年,车企们纷纷降价促销,政府也推行了“汽车激励”政策,然而,受经济和就业环境影响,消费者购车积极性不高。为了释放此前压制的需求,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于7月21日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限购地区尽早下达全年的购车指标,对城郊、郊区实施差异化的指标政策。
简单来说,就是要对严格的汽车限购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松绑,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指标配给做调整来实现。压力不大的地区尽量放开,让大家不因政策的限制而无法买车,以此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这与房地产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要求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并要对已经实施限购的地区进行因地制宜的优化。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各地区纷纷响应。广东省率先打响了松绑的第一枪,支持广州、深圳等汽车大市实施购车补贴、以旧换新,扩大新能源车销量。
事实上,国家早在几年前就尝试对限购政策进行优化。对于已经限购的城市,尽可能分区域优化。保有量大、拥堵严重的地区采取严格措施,压力不大的地区适当放松。对于未限购的城市,政府也尽量不进行限制。毕竟,限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拥堵问题,反而容易抑制消费。
大城市公共交通发达,但因人口聚集等因素,通勤体验并不理想。很多人希望拥有一辆遮风挡雨的汽车,而限购政策成为他们圆梦的阻碍。拥堵问题不仅因为“车太多”,道路设置和城市规划不合理也会影响交通效率。因此,“给购车松绑”的呼吁声一直不断。
早在2019年9月,贵阳就开始取消限购政策。北上广深等城市也在随后几年逐步放开车牌指标。去年,上海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广州在原有指标基础上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新增2万个普通小汽车指标。
然而,对于取消限购,也有人表示担忧。他们认为,“限购”虽不能根治拥堵,但也是一个短期解决方法。在国内交通环境没有大幅改善的情况下,盲目放开限购可能会给原本拥堵的城市交通带来更大压力。刺激消费的同时不能忽视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