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4 02:33:12
1929年,季羡林与彭德华结为夫妻,他们的结合遵循了传统的中国封建婚姻模式,由父母和媒妁安排。彭德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她以其善良和无私的品质著称,对家庭充满了爱心。她孝顺公婆,对待子女慈爱且忠诚,对丈夫始终如一的服从和爱护。尽管这段婚姻带有悲剧色彩,但季羡林的独居生活使他能够专注于学术研究,他的成就也如同梅兰芳的孤独所铸就的辉煌。
在家庭成员方面,季羡林的女儿季婉如1933年出生,后成为天津大学毕业生,服务于核工业部,不幸病故。季婉如的儿子何巍是季羡林的外孙。1935年,季羡林又迎来了儿子延宗,即后来的季承。然而,季承并未得到父亲过多的教导,父子关系并不亲密,甚至曾有被父亲驱逐的经历。
同年,季羡林的女儿季宛如在家庭经济困难时获得去德国留学的机会,一去便是十一年。这期间,季羡林的婶母为了家庭付出艰辛,通过摆摊和卖破烂维持生计。她出身中医世家,却因早年丧母错过了婚期,成为大龄女青年。40多岁才成为季羡林叔父的续弦。
1995年,父子矛盾公开化,长达13年未见。直到2008年,季承在多方努力后终于与97岁的父亲季羡林重逢,陪伴在他身边。在季羡林的家中,除了亲人,还有陪伴他的猫咪虎子,尽管性格暴躁,却对家人极尽温柔,常与他们共眠。
扩展资料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