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0 05:57:26
中线总干渠长1277千米,渠首水位147.38米,终点团城湖水位49.5米,输水线路如此之长,调水规模如此之大,落差却只有不到100米,可见长江水要进京,有多么的不容易。
南水北调中线的特点是,全程采用“自流”方式,即让水自动北流。为了减少沿线的水头损失和渗漏,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喷浆抹面等方式进行全断面衬砌。总干渠黄河以南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至1/15000。
为了达到渠道纵坡要求,实现南水自流向北,遇到地势高的地方就要削平,所谓逢山开路。河南境内的方城垭口是南水北送的咽喉要地,早在北宋时,宋太宗就想从方城垭口挖通渠道,引水北上,据传当年征调10万人挖了一百多里,终因土硬石坚,未能成功,千年之后这一难题终于被攻克。
遇到地势低的地方,则需要遇水架桥,渡槽就是这所谓的“桥”。渡槽,也叫过水桥,是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流、沟谷、洼地、道路等障碍的架空水槽。
为保证渠道内的水不受沿线河流水的污染,中线工程渠道主要采用渡槽等方式横跨河流。位于河南鲁山县内的沙河渡槽是当今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被誉为“世界第一渡槽”。它横跨沙河、大浪河、将相河三条大河,全长9.05公里,如同一条巨龙横空,是中原大地上的一道奇观。沙河渡槽也是中线工程中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单是将重达1200吨的U型渡槽安全运输、吊装到沙河之上,就已经是一项重大工程难题。最终这一难题被工程师们克服,创造了水利工程施工史上的又一奇迹。
这里也要介绍一下另一种河渠交叉建筑物——倒虹吸。当渠道与道路或其它河渠高程相近,需要平面交叉通过时,需要一种建筑物引导水流从道路或河渠地下穿过,此建筑物就是倒虹吸。倒虹吸的上游入口高程稍高于下游出口,其工作原理是借助上下游的水位差,使水流先下降再上升通过建筑物。其原理类似于虹吸,但不用人为制造真空,因而应用广泛,中线工程总干渠穿越白河干流就是采用倒虹吸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