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6 22:11:18
龚贤的山水画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表现技巧上,他的作品有个惹人注目的特点,就是用墨。他说:“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丘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虚斋名画续录》卷三)他突出“墨”的作用,用笔吞郁古拔,用墨浓重而润。龚贤对于山水画的整个画面效果的要求,那就是“气宜深厚,色宜苍秀”。 龚贤的山水画非常重视构图。他说:“丘壑者,位置之总名。”又说:“位置宜安,然必奇而安,不奇无贵于安,安而不奇,庸手也;奇而不安,生手也。”因此他的山水画构图往往力求在稳健中求奇
特,于险绝中见平整。他的画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他的“三远”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人化。他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尺幅之中,山河无尽。作“高远”构图,也是如此,先俯视,尔后眼光往上作仰视,真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他的山水画一般很“满”,但“满”而不塞,常常用云带、流水作为空白透气。从整个画面来说,很有气韵。这才是龚贤的笔、墨、丘壑浑然一体的韵,从而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他是当之无愧的“金陵画派”的首领。 画论和画诀 龚贤在当时画家如林的强手中独树一帜,能成为“金陵八家”之首,一方面在实践中总结了古人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则提出了系统的山水画论,有创新与发展。 龚贤把山水画的创作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曰笔,二曰墨,三曰丘壑,四曰气韵。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五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虚斋名画续录》卷三)说明他对山水画论有创新,并体现了他对宋人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自藏山水图轴 龚贤作画要求笔与墨融合统一,而取得一种“浑沦”的效果。所谓“无笔法墨气之分”,“笔墨互为表里”。这是龚贤对宋人传统技法的一大发展。 龚贤著有《画诀》一书,“言近旨远,精确不磨,初学最宜探讨。”这是一本为初学山水画的一些基本技法的教材。他对画树、石、屋、桥、峰、泉、帆等等,均有阐述,一一指明绘画程序,应注意的地方以及易犯的毛病。这些教学方法既切实而有科学性,至今仍有参考、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