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2 20:54:19
很多人曾经到过三亚,只是因为这里的碧海、蓝天,却从来不曾注意到在这片别人眼中的文化沙漠,始终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文化、艺术无论是流传在坊间,还是买卖流通在市场,形式各样,但依旧匠心独具。
椰子原本就全身是宝,而椰雕是将椰子进行深加工和艺术化的过程。首先以椰壳、椰棕、椰木为原料,用手工雕刻成各种实用产品和造型艺术品,椰雕因旧时官吏常以它进贡朝廷而得“天南贡品”之誉。
在三亚有一个叫做古椰坊的地方,虽然看似地方不大,但从走进这里散发出来的浓浓古香和椰子相关的艺术展品,让这个小小的农家院变得异常富有魅力。
在这里,能够看到原本只是普通的已经丢弃的椰子壳开始被慢慢的研究,不断完善的设计、构思,最终进入工厂,将构思完善成为一件艺术品。
海南椰雕艺术最早可追溯到中唐宣宗元年,据《粤东笔记》记载:李德裕谪居崖州时,将椰壳锯正制成瓢、勺、碗、杯作吃喝用具。
同样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中记载“酒满椰杯消毒雾”,可见椰壳消毒避瘴,制成日用品至少有1100多年历史。而到了宋朝,工艺精致的椰碗、椰杯、椰壶开始流行在士大夫的宴席上。这个古椰坊的主人,也就是三亚古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贤栋,曾经以船型屋的一个椰雕作品,获得了旅游商品大赛中金奖,而当时的这个船型屋也就是以椰壳和竹子为原材料,浓缩成工艺品,又是一个收纳物品的盒子,具备了收藏观赏和实用的功能。
椰雕工艺品呈现出的样式新颖,造型古朴,画面雅致,质地轻巧,古椰坊的主人通过十多年的坚持,从最初连电钻都不曾了解,到如今获得殊荣,这期间的艰辛和无奈个中人才懂。
其实,在海南岛最初利用椰壳的,应是海南岛最早的先民黎族人。黎族先民很早就会制陶器和独木舟,但相比复杂的制陶技术,荒野里随手可得的椰壳耐酸耐碱,做成容器,可能更加简单而随性。
椰雕制作要经过多种工序和流程,通过选料、造模、雕刻、通花、嵌镶、刨光、修饰等几道工序。
分为青壳、镶锡、镶银、贝雕镶嵌、石膏镶嵌、檀木嵌镶、陶瓷拼贴等许多类,当真正成为一张商品,这期间需要无数个人相互之间紧密的配合与联络。
雕刻工艺一般情况下都包括了平面、立体、通花,带棕立体和贝壳镶嵌等多种雕刻手法,椰雕随着历史的发展,融合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海南风格。未来的古椰坊也将会随着拆迁而更换到更加合适的位置,或许是一个非常地道而原生态的三亚新农村,或许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无论是怎样的选择,相信随着三亚不断的发展,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对于这些借助三亚自身优势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文化产品,必然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