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4 01:25:15
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异端"思想家们普遍对现实持不满态度。他们的思想犹如绽放的花朵,扎根于土壤之中,而这肥沃的土壤恰恰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正如王阳明所言,他所处的时代已是"病革临绝",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不久后,这种对社会衰败的感知已经成为普遍的呼声。文献记载了自嘉隆以来,纲常伦理的崩塌,法制的衰落,以及对宋元弊端的追忆。明世宗之后,纲纪日益衰退,到了神宗末年,社会道德规范几乎荡然无存,即使有明君出现,也无法恢复昔日的秩序。万历以前,教化与法律并重,社会尚算稳定,而万历之后,教化消失,法令虽存,社会风气却已偏离正轨。
所谓的"纪纲颓坠"、"纲纪凌夷"和"教化亡",实质上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道德实践和风尚脱离了封建纲常的束缚,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开始动摇。从李贽的"是非无定质"到顾宪成的"外人所是,庙堂必以为非;外人所非,庙堂必以为是",表明理学的专制思想正面临解体,封建上层建筑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在这种背景下,晚明的"异端"思想家们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他们批判理学的僵化,揭露政治的腐败,为思想界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扩展资料
何心隐(1517~1579),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弟子。原 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永丰人。早年放弃科举,致力社会改革,曾被捕入狱。与徐阶合作弹劾严嵩,因嘉靖信奉道教,让道士(泰州学派同门弟子)假借“奸臣如严嵩”之名,使皇帝疏远严嵩。后在湖北孝感讲学,因反对当权者张居正再遭通缉。万历七年(1579)被捕,死于湖北武昌狱中。他认为人为天地之心,心是太极,性即是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