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4 21:44:15
1.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现象,常在干燥和多风的季节出现。例如,晚上脱衣时,可能会听到噼啪声并看到蓝光;握手时可能会感到针刺般的刺痛;早上梳头时,头发可能会因静电而“飘”起来。
2. 静电现象并非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在某些情况下,如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站立时,人体电压可能高达1万多伏;在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静电可能高达10多万伏。
3.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因此对外不显电性。然而,当电子受到外力脱离原子的轨道时,原子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成为阳离子;而另一个原子因获得电子而带负电,成为阴离子。
4. 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都可能产生静电。当两个物体接触时,一个物体可能会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则因获得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5. 如果分离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在物体上,使其带上静电。例如,剥离塑料薄膜或脱衣服时,都可能产生静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可能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
6. 摩擦起电实际上是接触分离过程中正负电荷不平衡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都可能因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方式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物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