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3 05:36:08
“工业党”现象是21世纪初中国特有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卢南峰与吴靖的定义揭示了“工业党”群体的特征与意识形态基础。
“工业党”群体主张以工业化程度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作为知识体系处理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问题,信奉国家至上和工业化至上理念,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网络粉丝社群和亚文化。广义上的“工业党”还涵盖了带有“技术专家治国”和工业主义色彩的各种思潮。
卢南峰与吴靖认为,“工业党”是对20世纪80年代宏大叙事与90年代工具理性的嫁接,召回了宏大叙事。它理解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认知与政治想象,并成为进入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光谱、理解实践中的公共领域动态的入口。
工业党这一现象在世界历史上可能具有独特性。它将国家至上和工业化至上理念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叙事相结合,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理论。这种基于工业化和技术升级线索的叙事,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全新现象。
宋晓军先生提出了工业党的社会基础,指出工业党群体主要由“中国刚性教育每年培养出来的几百万工业化人口”构成。这一群体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成长,他们的理想主义精神与功利主义相对,强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口号,体现了对工业和工业化的推崇。
工业党的形成背景包括现代中国的理想主义传统。新中国成立后,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教育体系中强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培养目标,为工业党群体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市场化转型,为工业党群体的出现提供了新的契机。经济学在中国成为显学,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开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维护自身利益发声。同时,唯物史观教育影响了这一群体,他们将这一理论资源与自身诉求相结合,形成了“技术决定论版本的唯物史观”,成为“工业党”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构件。
综上所述,工业党现象是21世纪中国特有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它在经济、教育、社会变革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体现了中国在21世纪的新思潮与历史定位。工业党思想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社会对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与认同,这种思潮将对21世纪中国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