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4 19:31:39
出武汉东南300里地,车程2个小时,蒲圻(现赤壁)的羊楼洞到了。
这个地方有意思。在“携程”、“去哪儿旅行”、“同程旅游”等APP上,有的查得到它,有的查不到;而能查到它的,又没有关于它的“详情介绍”。结果,查来查去,只知它为“明清古镇”,“有2200米的老街”等大致情况,余皆不详。
要不要去游羊楼洞?遂成为一个颇费踌躇的问题。因为现如今,“古镇”之类景点,实在太多。最终,出于“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转转”的考虑,还是专程到了羊楼洞。
导航把车直接导到了羊楼洞村委会。因为不清楚游览路线,也不清楚古镇里方不方便停车,便把车停在村委会,然后往古镇走去。
后来回想,因为不清楚而取这样的走法,无意间竟恰恰是最佳路线。因为,途经第一处,便是新修建的“青砖茶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并不算特别显眼,不知为何,也没有外在醒目招牌指示,但内里崭新,分单元介绍中国古代茶文化、羊楼洞及其青砖茶来龙去脉、万里茶道等,图文、展品均可称好。
重要的在于,把博物馆看过,充实了相关历史的人文的知识,再往下走往下看,眼前景物与历史印象相融,现场感觉自然大不一样。倘先看古镇,最后看这个博物馆,缺失了历史背景的了解,现场恐怕感觉就差些。还有可能,因为这个博物馆离古镇有些距离,不少人会错过它,那就必然留下遗憾了。甚至有人还会因此误会,以为这样一个几乎全是翻修仿旧建筑恢复的“古镇”,并无什么可取之处。
也因为先看了博物馆,提醒我想起来,这羊楼洞,其实并非从未听说,而是听说过却没往心里去。有一阵子,湖北武汉的媒体很热闹地宣传过:它是“万里茶道”的始发地之一。
所谓“万里茶道”,即明清以来,凡三四百年,先内地与漠北,后中国与俄罗斯,逐渐形成的多条茶贸易往来通道。历史上,羊楼洞、蒲圻及其周边一带,因产销特色青砖茶,曾名扬天下,声播万里。
获知,羊楼洞茶历史的始终兴衰,主要有这样几个重要节点、或重要事由:
明代高拱、张居正筹划“隆庆和议”,启动内地漠北通贡互市,羊楼洞一带始发茶叶边贸,周边逐渐形成为集中茶叶生产与销售区域,今天蒲圻仍有万亩茶园。
清代太平天国内乱,福建等地茶源北贸阻断,羊楼洞一带遂替代成为茶叶外贸的主要产销地区之一。扩大生产与出口的需要,青砖茶在羊楼洞应运而生。
青砖茶经特殊的发酵工艺制成,成品压缩为长方扁平砖形,口味优佳而便于运输和保存,羊楼洞终于形成最大规模的青砖茶产销地,其最盛时期,尺寸之地,居住人口竟逾4万之众,其中更不乏碧眼隆鼻的洋人,尤其是俄罗斯人。万里茶道,让小小羊楼洞与赫赫圣彼得堡,有了青砖茶销往与消费的始点与终点关联。尼古拉二世在武汉与张之洞会谈,青砖茶产销为议题之一。据说,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有被羊楼洞青砖茶培养出口味的茶民大有人在,至今也不乏有青砖茶爱好者继往开来。
近现代,光绪末年间,因为茶叶产地的扩大,特别是砖茶制造地的转移,羊楼洞日渐衰落,渐被冷落。
……
从青砖茶博物馆出来,再走一段,往左上去有个雷家大院,往右下来便是古镇。
雷家大院里面有当年制砖茶作坊旧址,也有些古趣建筑,门口有自称“民营”的人值守收钱。看过了博物馆里面砖茶生产线的模型,再看不看作坊旧址其实都无所谓。
而带着博物馆的余韵,在老街,走走因为真正保存有古代风貌而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试在眼前街容镇貌透出历史映像来:
这是一个以茶、青砖茶的产销为中心、为周期、为生态的小镇。这里的居民,有一些联系着周边几十几百里的茶园,那些茶园的种植、采摘与收益,因而与小镇的茶制品产销,息息相关;
还有一些居民,是小镇制茶作坊的经营管理者和工匠杂役,他们的存在,构成小镇工商经济的主体,其生产能力及规模,根本上决定着小镇的生态规模;
再就是官管商贸包括公共事务如邮局和外贸部分的居民,其中的高管,当为小镇生活的上流人物。这部分居民维持着小镇生态中的官商和谐,用现在的说法,叫“互利共赢”。
这部分人中的外商,当年他们的服色十有八九会与本地居民保持着一致,因为他们不“成众”,没有场所和活动,需要他们男的西装笔挺女的长裙蓬松,所以,所有的外国人,在古镇中也并不会因为“奇装异服”而特别扎眼。相反,暑热时分,薄衫短袂,睡在藤椅上摇着蒲扇汗流浃背、被嗡嗡飞鸣的蚊虫搅扰得不胜其烦,大约才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唯一支持他们在异国他乡偏远小镇生活着的动力,便是源于小镇茶经济的利益期望。那么,他们可曾留有关于小镇生活的文字记忆?他们有没有深度融入当地人生活?
还有的,就是茶从茶园到作坊,再由作坊往万里茶道始发的运输大军了。他们的行色,他们的运输工具,他们成群结队往来发出的声响,包括他们互相的呼应说笑,他们在自己餐宿的简陋场所吆五喝六的喧闹,都在时间季节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让小镇生态呈现茶经济的周期性。
春从新茶开始,主要是茶园往小镇来待加工茶叶原料的单向物流。随着茶制品的开产外运,夏秋之间,当为茶原料与茶制品进出的双向流动。渐渐此消彼长,大约在冬季吧,只剩下茶制品的外运……周而复始,始而复周。
如此这般,除了为小镇居民提供柴米油盐针头线脑的杂货店,各类酒楼茶馆,客栈车店,也自然会分三六九等的食宿而来。灯火阑珊处,隐约闪烁着风尘女子的倚门卖笑,也或在可见之中。
那么,小镇的古色气息中,除了中国传统村镇人居地都有的以柴火为主甚至难免还会混杂有些许粪便气味的所谓人间烟火气,还会经久不息着茶的悠悠清香吧?我在博物馆的青砖茶展览单元中,鼻息间温馨而雅令人心怡的茶香,乃是从古镇往昔生态中穿越回来的历史回味?
可以确定,这个羊楼洞,既有通常景点古镇所见的一样,也的确有着自己的不一样。
想到了湖南洪江,作为一个贸易重镇,官府商贸、银号洋行、物流民居、饮食男女、等等,麻雀虽小而肝胆俱全,其小天地乃生活全景式。
而羊楼洞,以目前恢复的旧址及其可以想象的景象看,专一于茶经济,特别体现相应的茶生态,而未必有全景式人文生态,恐怕就是它的地方及景点特色了。现在的羊楼洞古镇老街,翻修出新,多有茶馆茶社,也显然在着意彰显它的这种茶特色。
也有它的遗憾。在它始兴到兴盛再到衰落的漫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它兴旺的那几十年,关于它的风土人情,关于它的历史细节,关于它的故事传说,关于它的轶闻趣话,并没有文人墨客为之墨色留画、妙笔生花,即便与镇结缘中有断文识字的当时中外人士,也并没有什么文化信息传世。老街青石板底下深埋着的前尘往事,于今无从翻动重现,翻新的古镇建筑有其形,而无其灵,也就在所难免。大概还是因为茶经济模式单一单调了、人居人流及其生活场景偏狭了。总而言之,这古镇还是小了,因而文化底蕴也便单薄了。
当然,有特色就好。象我这样不喝茶也不懂茶的人,都觉得来此一游值得,爱茶的朋友,来看看博物馆,寻寻旧址,逛逛老街,泡泡茶馆,再思通古今话接中外地聊聊,肯定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