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5 09:18:07
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在天启和崇祯时期,官窑制品相对较少,大部分是民窑的产物。天启时期的青花色泽多样,既有鲜艳的蓝色,也有色调偏灰的类型。工艺上,与明早期相比显得较为粗糙,主要采用涂染技法,纹饰呈现出泛蓝黑或灰色,有时会运用混水技巧,展现出向清代色泽转变的清新调性。造型丰富,包括梅瓶、炉罐、壶缸等,胎体厚实与轻薄并存。其中,精细的瓷器胎薄体轻,绘画细腻如宋画白描,如带有“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款的龙钮钟和官窑松竹纹小杯,堪称晚明精品。部分作品采用浙料绘制,色彩深沉,使用了皴染法,纹饰内容广泛,如人物、动物和山水,具有豪放写意的特点,被日本陶瓷学者称为“古染付”,在海外市场上颇受欢迎。
崇祯时期,御器厂停止生产,市面上见到的多为民窑制品,工艺水平较逊色,常见供器如筒状香炉,龙纹粗犷,色调偏暗。以崇祯七、八、九、十年的器物为例,色泽厚重,带有黑斑,纹饰和文字易受晕散影响,显得模糊不清。此时的青花瓷器风格独特,如带有“大明崇祯年制”款的青花圆盒,以青花为底,白缠枝莲花纹工整,底部圈足宽削平切,可见胎体。另一种风格的青花香炉,描绘罗汉和达摩攀道,纹饰简洁,青花鲜明,底部刻有楷书“大明崇祯年制”,字体工整。
纹饰方面,使用粗线条和淡描或泼墨涂染技法,题材以写实为主,人物形象粗放生动,既有动态的列国故事、山林高士,又有静谧的文人画风,如八仙、罗汉等画面,为清代青花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扩展资料
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