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4 16:43:26
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13°,北纬22.5°交汇处。东临中山市,南与珠海市金湾区相接,西面及北面与江门市相邻。这里是珠江出口八大门之一,由磨刀、坭湾、虎跳、鸡啼、涯门五道注入,形成了斗门这片海湾河口,造就了广袤肥沃的平原绿洲。
1965年,斗门县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83年7月归属珠海市管辖,2001年4月撤县设区。全区面积67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户籍人口31.6万。区内辖有5个镇,100个行政村,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达15.6万人。
斗门区人文历史资源丰富,黄杨山被誉为“珠江门户第一峰”,御温泉度假村和万盛乡村俱乐部享誉海内外,赵氏录猗祠、张世杰墓和斗门古街具有旅游和历史研究价值。金台寺云雾缭绕,白藤湖碧波万顷,灯笼沙渔歌互答,展现了一派水乡风情。
斗门区毗邻港澳,交通便利,紧靠珠海机场、珠海港、广珠轻轨,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江珠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广珠铁路和港珠澳大桥即将兴建。斗门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斗门港航线直达香港、澳门和沿海各地,投资环境优越。
农业以种植水稻、甘蔗和水产养殖为主,盛产荔枝、芒果、香蕉、龙眼、火龙果等南方佳果,拥有多个知名农业品牌。工业领域有电子、电器、轻纺、食品、建材、制糖等支柱产业。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集团、住友化工,以及国内知名企业青岛啤酒、格力集团、方正科技等已先后落户斗门区。商贸、房地产兴旺,是珠海西区的商贸和居住中心。
历史沿革方面,斗门区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以前,黄杨山附近岛屿在1152年划归香山县管辖。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香山县潮居乡改称黄梁都。清朝绪六年(1880年)黄梁都改称黄梁镇。1910年,改镇为区,按数字编列,称香山县为第八区。1925年改称中山县八区,1930年改称中山县黄梁区,1931年改称中山县第八区。1951年3月,仍为中山县第八区。上横、大沙、马墩称新会县第八区。1958年11月,成为中山县斗门大公社。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1983年7月,斗门县归属珠海经济特区。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斗门撤县建区。
斗门区现辖五个镇,包括井岸镇、白蕉镇、斗门镇、乾务镇、莲洲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