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2 21:50:07
土地出让金,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获得后所付的金额,一般由土地使用权获得方(受让人?)支付。
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
土地出让金准确地说,是土地使用权的交易价格;也可简单地理解为地价。
土地出让金由土地使用权获得方出。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应当缴纳的土地出让收入具体数额、缴交地方国库的具体时限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含义是什么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一定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有期限地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法律特征为:
(1)出让方的主体资格特定,只能是国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国有出让土地才允许转让,因此如果你要转让的土地是集体土地,则需要先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转为国有后才能够转让,因此所产生的土地出让金应有征用土地使用人缴纳。如果已经是国有土地则可以直接转让,但是需达到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法规规定允许转让的条件。
(2)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有偿、有期限、附条件的土地使用权转移。
(3)土地使用权出让属于要式法律行为;
(4)土地使用权出让法律关系是国家与用地者之间的一种资源分配关系,不适用一般民事合同的原则。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
第五条 土地出让收入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可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征收。
第六条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应当缴纳的土地出让收入具体数额、缴交地方国库的具体时限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