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5 17:57:53
点样是薄层色谱(TLC)分离的关键步骤。提高点样效率可遵循以下几点:
确保点样圆点小而圆,直径不超过2毫米。
在确保可见显色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点样量,注意点样液体的浓度,避免过载导致拖尾。
避免点样直接接触薄层表面。
确保点样圆点远离薄层边缘,至少相距3毫米,以减少边缘效应。
所有点样点应保持在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直线上,并确保点交叉点。
点样完成后,使用吹风机吹干溶剂。
如果两个点距离过近,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解决:
在相同展开剂中多次展开。
增加展开剂的极性。
使用不同体系的展开剂展开。
TLC点板显示一个点,并不一定代表只有一个化合物,有时一个点内可能包含多个化合物。解决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选择不同混合体系的展开剂,观察是否能将其分开,并结合LCMS和核磁共振(NMR)进行判断。
板展开后,溶剂前沿的点和原点上的点不能确定是几个点,需要通过改变展开剂的极性,使这些点爬到Rf值为0.3-0.5左右的位置,从而确定是几个点。
TLC爬板有时会爬歪,可能的原因是板子没有放平,或者板子一边贴到展缸壁,造成虹吸现象,导致一边爬的快、一边慢,扩散后就会变歪。
如果化合物含有酸碱基团,处理方法如下:
对于酸性较大的样品,通常在展开剂中加入0.1%-0.5%的甲酸或乙酸。
对于碱性较大的样品,一般在展开剂中加入0.1%-0.5%的氨水或三乙胺。
TLC有时会出现拖尾现象,解决方法包括:
样品溶度过大,导致TLC板过载,通过降低样品溶度或上样量来验证。
样品未完全溶解,点板时应使用溶液形式。
确保TLC板未吸潮,通过放入110°C烘箱活化30分钟解决。
对于强极性物质,如含有氨基或羧基等极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可在展开剂中加入酸或碱。
确保硅胶板合格,如有问题联系售后并及时退换货。
点板时,基点出现黑点可能是因为产物或副产物极性过大,如盐类。解决方法是调整pH值后再进行点板,或对化合物进行预处理,去除不溶性的无机物,使点板变得清晰。
在强酸或强碱反应体系中进行TLC跟踪,最好先中和样品的酸碱性再点板。强酸碱产物极性较大,需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对于水体系的TLC跟踪,方法包括:
若待检测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水,先用有机溶剂萃取样品,然后点有机相。
直接点样,吹干后再展开。
在反应中有固体或两相反应时,处理方法如下:
将固体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体系澄清后再进行点板。
选择一种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溶剂,使两相消失后再进行点板,常用溶剂是甲醇。
使用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时,若烤板变糊,可能是因为烘烤温度超过100度,浓硫酸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碳化。解决方法是控制烤板温度,实际应用中使用电吹风显色,并注意时间不能过长。
提高PTLC展开效率的关键包括:
使用极性较小的溶剂溶解样品。
确保上样的色带整齐且不宽。
在展开前将溶剂吹干。
使用极性较小的展开剂。
确认PTLC上样量时,以20cm*20cm*1mm规格为例,若上样带宽为0.5cm,板两边空出0.5cm边际,则1mm厚的硅胶板负载量不要超过5mg/cm3,上样量约为0.5*19*5=47.5mg。
确认疑似色带的步骤包括:
制备板上点小样对照点,展开后对比小样,作为辅助判断。
展开后刮取少量硅胶与对照点展小板进行判断。
对于紫外无吸收的样品,通过PTLC进行分离的方法是:展开完成后,用玻璃刀划取一小整块,用显色剂显色,找出目标样品,对照制备板,勾出相应位置,刮板、洗脱、过滤、旋干即可。
减少PTLC过程中产品损失的方法包括:
控制上样量在40-60mg,确保产品吸附在硅胶上。
将硅胶碾压成细粉末,增加在溶剂中的接触面积。
常用的洗脱剂体系是二氯甲烷/甲醇,比例不要超过10/1,避免硅胶上的一些物质溶于其中。
确保硅胶在溶剂中充分搅拌、超声,过滤后,滤饼再用洗脱剂多洗涤几次。
利用TLC摸索最佳柱层析条件的方法是:通过TLC验证洗脱体系和洗脱比例,确保将需要的斑点Rf值调至0.2左右,然后进行梯度洗脱。
TLC与LCMS、MS、1H-NMR结合应用的主要目的是:
TLC-LCMS联用,可以确认纯度。
TLC-Ms联用,一般情况下,可以确认目标产物,适用于得到标样点。
TLC-NMR联用,可以确认点的结构。
减少TLC边缘效应的方法包括:
增加层板缸中溶剂蒸气浓度。
在层板缸内壁贴上浸湿展开剂的滤纸。
选择内径和长度适宜的层析缸进行层析。
使用共沸溶剂代替一般混合溶剂。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薄层色谱(TLC)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损失,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