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6 04:37:03
理解钛酸酯的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偶联剂至关重要。四价元素,如钛,作为出色的分子构建者,使得化学家们能够合成出多种类型的钛酸酯作为偶联剂,这些偶联剂在填充剂和聚合物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钛酸酯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可以划分为六个功能区,每个区域在偶联机制中扮演特定的角色。首先,功能区①(RO)m - 通过无机物与钛的偶联,起着连接作用。它们通过烷氧基与填料或颜料表面的羧基或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偶联。
根据不同功能区①基团的差异,开发出了针对不同填料表面含水量的偶联剂,比如单烷氧基型,适用于干燥填充剂体系,如碳酸钙,而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则适合含湿量高的体系,如陶土。配位型偶联剂避免了四价钛酸酯在某些体系中的副反应,如酯交换反应。而螫合型偶联剂在高湿环境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确保良好的偶联效果。
功能区②(--O……)-- 包含酯基转移和交联功能,与聚合物中的羧基或环氧树脂反应,实现填料、钛酸酯和树脂的交联。酯交换反应受钛酸酯分子结构、有机聚合物结构及助剂等因素影响。
功能区③ OX-- 影响钛酸酯性能的关键,比如羧基增加与半极性材料的相溶性,磺酸基提供触变性,而不同的连接基团如磷酸酯基、磺酸酯基等赋予了钛酸酯更多的特性。
功能区④ R-- 热塑性聚合物的长链基团,增强与高分子体系的相溶性,改善加工性能。而功能区⑤ Y-- 在热固性聚合物中起反应基团,促进偶联剂与有机材料的化学连接,如交联固化。
最后,功能区⑥ n 表示钛酸酯的官能度,可调节为1-3,赋予其更大的灵活性,使得它可以作为多种功能的混合剂,如分散剂、粘合剂、催化剂等,甚至具备防锈、抗氧化和阻燃等特性,使得其应用领域广泛。
扩展资料
在塑料配混中,改善合成树脂与无机填充剂或增强材料的界面性能的一种塑料添加剂。又称表面改性剂。它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可降低合成树脂熔体的粘度,改善填充剂的分散度以提高加工性能,进而使制品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及机械、热和电性能。其用量一般为填充剂用量的0.5~2%。偶联剂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亲无机基团,可与无机填充剂或增强材料作用;另一部分是亲有机基团,可与合成树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