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19:50:11
东洋桥,安海人称之为东桥,位于安海与东石井林之间。与安平桥相比,东洋桥同样拥有858年的历史,却有着迥异的命运。它静静地坐落在一隅,见证着安海港湾的变迁。东洋桥,即安平东桥,与安平桥共为"双桥跨海"之一,同样采用石墩石梁桥的建筑形式,原长660丈,宽1.2丈,酾水242道,桥墩243座,桥上建有东西二亭。因长度不及安平桥三分之二,故被称为“三里桥”。
彼时,东桥与西桥横跨安海港湾,形成“安海城边水若蒙,一桥西跨一桥东”的格局。站在桥边的高塔上,近远景色尽收眼帘,一幅“海畔双桥碧草连,东西形胜锁长川”的壮丽景观展现在眼前。高塔并非仅指安平桥头的西塔,东桥桥头亦有东塔,名为“龙兴塔”。
然而,时间流逝,龙兴塔在康熙三十四年的一场大雨后彻底损坏消失。西塔犹存,东塔无踪,每到端午时节,西塔周边热闹非凡,而东塔早已销声匿迹,昭惠庙与慈济宫亦不见踪影。东洋桥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在人们记忆中却鲜少被提及,令人惋惜。
寻找东洋桥对于不熟悉安海街巷的人来说极为困难。穿越七弯八拐、极窄的街道,穿过黑压压的房屋,方能找到这座跨越安海黄墩与东石井林之间的桥梁。东洋桥是旧时安海至东石的必经之路,彼时公路尚未开通,桥是连通两地的唯一捷径。东洋桥的落成,让两岸百姓欣喜不已,郡太守赵令衿亲自撰写《东桥碑记》,并题咏以赞其景。
“为问安平道,驱车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云。梅花迎我笑,为报小东君。”寥寥几句,描绘出修桥后宜人的景色和民众欢喜的心情。桥落成后,往来行人得以畅行无阻,老少欢舞,观者赞叹不已,赵令衿的诗文与碑记,留下东洋桥的辉煌历史与民众的欢愉记忆。
扩展资料
东洋桥,又名文重桥,位于筱村镇东洋村水尾,始建于轻乾隆十年(1745年),屡建屡毁,民国10年(1921年)重建,为伸臂梁木平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