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21:59:10
构造柱设置原则主要依据砌体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现浇混凝土构造柱通常在墙体中规定部位设置,以增强墙体稳定性并满足功能需求。
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层高较高或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建议按照以下原则设置构造柱:墙体两端、较大洞口两侧、房屋纵横墙交界处。构造柱间距,当考虑构造柱受力或提高墙体稳定性时,不宜大于4米;在其他情况下,不宜大于墙高的1.5至2倍或6米,具体应参照相关规范。
以下情况宜设置构造柱: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跨度较大且梁下墙体厚度受限时,于梁下设置;高厚比较大的墙体,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应在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要求。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米,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要求。
构造柱是多层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提升的关键要素,与圈梁共同工作形成整体性,增强建筑物稳定性。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构造柱加强了纵墙间的连接,通过与相邻墙体和牙搓连接,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置2(6)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毫米。这种设置方法能显著增加横墙结合,提高砌体抗剪承载能力10%至30%,有效约束墙体开裂,限制裂缝扩展。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能将砌体分割包围,限制砌体开裂时的错位,维持承载能力,减少振动能量,降低倒塌风险。在框架结构中,构造柱加强了墙体稳定性,防止墙体开裂,特别是在填充墙较长、无支撑或开较大洞口时,构造柱的设置能有效增强墙体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