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6 23:30:23
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基于内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半导体光敏材料上时,材料中的电子会因光子的能量而跃迁,产生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空穴对会减少材料中的自由电子数量,从而降低电阻值。随着光强的增加,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数量增多,导致电阻值进一步降低。光敏电阻通常由金属的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等半导体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光敏感性。
为了提高灵敏度,光敏电阻的两个电极通常设计成梳状,并制作在绝缘衬底上的薄层光敏电阻体上,再配以梳状的欧姆电极,并封装在带有透明窗口的密封壳体内,以防潮气影响其性能。当光线消失后,电子—空穴对会复合,光敏电阻的阻值随之恢复。
当电压施加在光敏电阻的两个金属电极上时,如果有光线照射,电流会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光敏电阻无极性,可以用于直流或交流电压。
光敏电阻的优点包括:使用环氧树脂胶封装,可靠性好;体积小;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光谱特性好。然而,它也有一些缺点:在强光照射下光电转换线性较差;光电驰豫过程较长,即光照后,半导体的光电导会随光照时间逐渐上升,并在一段时间后达到定态值。光照停止后,光电导逐渐下降;频率响应(检测快速变化的光信号的能力)很低;受温度影响较大,响应速度不快,延迟时间在毫秒到秒之间,且受入射光的光照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