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8 08:03:17
天麻,一种全球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的易危物种,已被列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中,属Ⅱ级保护植物。天麻拥有五个变型,分别有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及松天麻,划分由周铉确定。红天麻,又名水红秆天麻,特征为株高1.5-2米,根状茎棒槌或哑铃形,最重可达1千克,含水量85%,茎橙红色,花浅姜黄色带淡绿色,4-5月开花,分布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绿天麻,又称青天麻,株高1-1.5米,根状茎椭圆形或倒圆锥形,节较密,最重可达0.6千克,含水量70%,茎淡蓝绿色,花淡蓝绿或白色,6-7月开花,分布于中国东北至西南各省。乌天麻,也称铁杆天麻,株高1.5-2米或更高,根状茎椭圆形或卵圆型,节密,最长可达15厘米或更长,最重可达0.8千克,含水量60-70%,茎灰褐色,花蓝绿色,6-7月开花,果实为棱形或倒楔形,分布于云南东北部至西北部、贵州西部。
黄天麻,又称草天麻,株高1米或以上,根状茎长椭卵形,最重可达0.5千克,含水量约80%,幼嫩茎淡黄绿色,成熟茎淡黄色,4-5月开花,分布于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河南、湖北。松天麻,株高约1米,根状茎梭形或圆柱形,含水量达90%以上,茎微黄色,花淡黄或白色,4-5月开花,常见于松栎林下,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在这些天麻中,红天麻的种子发芽率和产量高,适应性和耐旱性强,而乌天麻的块茎繁殖率、种子发芽率和产量较低,但含水量低,干品质量好,因此红天麻和乌天麻是较常栽培的优良品种,其中红天麻栽培最为广泛,而绿天麻虽品质优秀,但较为稀少。
野生天麻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泰国、不丹、尼泊尔、日本、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西兰、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朝鲜、菲律宾、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州、沿海边疆区、干岛群岛等地,非洲大陆和欧洲、美洲未发现该植物。天麻在中国普遍栽培,分布较广,在种内产生了许多变异,可以看到花的颜色、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块茎含水量不同的天麻。天麻的生长分布从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岛东起,至马达加斯加西至,南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抵中国的东北、前苏联远东地区。
种植天麻时,宜选半阴半阳的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谷沟地栽种,土质以疏松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为宜,特别推荐使用生荒地。土壤PH值应保持在5~6之间。忌黏土和涝洼积水地,忌重茬。可利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种植天麻。繁殖方法主要为块茎繁殖和种子繁殖。块茎繁殖时,冬栽或春栽,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长快,时间在11月;春栽在3~4月。栽前要培养好菌床。种子繁殖时,选择重100克以上的天麻,随采随栽,抽穗时要防止阳光照射,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虫害防治主要包括乱根病、蛴螬和蝼蛄的防治,以及蚧壳虫的防治。采收加工时,冬栽的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收,春栽的当年冬季或第二年春收。野生天麻多在芒种前后采挖。
丹凤县天麻以其肥大色佳而闻名,被誉为“中国优质天麻之乡”。自20世纪七十年代起,丹凤县推广人工无性栽培天麻,1999年成功引进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解决了天麻种性退化、产量逐年下降的问题,为大规模发展天麻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全县现有天麻育种技术中心,已建成以蟒岭山脉桃坪、峦庄、庾岭、蔡川、北赵川等乡镇为主的100万窝天麻生产基地,年可提供一代优质种麻10万公斤,商品麻600吨,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种麻基地。
天麻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对中枢神经的镇静、安眠作用,以及对心血管的扩张作用。天麻对冠状动脉、外周血管有一定程度的扩张作用,天麻注射液可使家兔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天麻素有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特别是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的作用。此外,天麻还具有抗炎免疫作用。
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天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天麻素(C13H18O7)。通过理化鉴别、含量测定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天麻的成分组成及其药理作用。天麻的药理作用涉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安眠作用,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扩张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扩展资料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天麻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源,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为主要商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