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匈牙利狂想曲的曲目举例

发布时间:2025-02-06 05:57:18

- 第2号《匈牙利狂想曲》 -

作于1847年的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最为典型。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这种舞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后一部分称为“弗里斯”,意思是“新鲜”,速度迅急、热烈,是双人舞的音乐。该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乐曲形式的限制,别具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乐曲开始有一个速度缓慢,节奏自由,并带装饰音,沉着有力的引子,这段引子一下子就把听者引入民间生活丰富多彩的美丽画面。 接着音乐进入性格豪放的“拉苏”第一部分,音乐从中音区开始,缓慢庄严的旋律,唱出充满内在的激情,唱出悲痛的往事。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着巨大的悲痛和愤怒,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也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格。这是第一主题。 这一主题在高音区变化反复之后,音乐转入一个舞曲性旋律,它那轻快跳跃的旋律、匀称而规整的节奏,使舞曲变得更富于动力性,这支旋律在整个乐曲中十分重要,因为它还将是后一段音乐的基础。这是第二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狂热急板的“弗里斯”舞曲,描绘了民间节日欢欣起舞的场面;这段音乐基本上是由舞曲的第一段“拉苏”变奏发展而成的。在这些变奏中,有时运用急速的同音反复以模仿洋琴的音响,有时是主音与属音的和声交替,这也是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常见的特征。

随着音乐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音乐进入了表现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表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当乐曲达到很强的高潮之后,音乐停顿下来。舞蹈者走了,但人们又汇集起来,音乐再度响起,恢复了以前的狂热,最后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高潮声中结束全曲。

- 第6号《匈牙利狂想曲》 -

约完成于1845-1850年间。这是与前一首同样驰名的狂想曲,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象雄壮的进行曲,堂皇而又崇高。第二部分飞快、短小、舞蹈性的节奏。第三部分类似散板,宣叙调的风格,有如民间游吟诗人的吟唱,诉说往事。第四部分又是狂欢般的民间舞蹈,它的主题一听就觉耳熟,这个主题经过一系列变奏,达到狂热后结束全曲。

- 第11号《匈牙利狂想曲》 -

约写于1839-1849年间。比前两首短小些。也分四段。第一段近似散板,带有即兴幻想的性质。第二段行板,在从容的气度中诉说着往事。第三段快板,华丽,飞速快捷的音流。第四段更快,也是热烈的场面。

- 第15号《匈牙利狂想曲》 -

又名《拉科齐进行曲》

约写于1840年代。拉科齐是1700年代匈牙利的一位王子,因领导反抗外族压迫的起义而成为匈牙利民族英雄。他的一位拉小提琴的宫廷乐师写此曲献给他,后来流传甚广,被误认为匈牙利民歌,成为匈牙利人民勇敢、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李斯特用高超的钢琴技巧,将这主题发展成狂想曲。与前几首不同,这里没有几种速度的多段对比,除开有着强大推进力量的引奏外,基本上保持着较快的进行曲速度。结尾时达到高潮,表现出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本站热点

热点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