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4 04:43:31
关于散射比浊法的特点分享如下:
散射比浊法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探测器呈90°直角,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样品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散射光强度逐步增加。
当样品完全凝固以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点作为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光探测器接收这一光学的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再被传送到监测器上进行处理,描出凝固曲线。
浊度测定亦有其缺点:
(1)抗原或抗体量大大过剩时易出现可溶性复合物,造成测定误差,测定单克隆蛋白时这种现象更易出现;
(2)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量始终过剩,这个值要预先测定,使仪器的最终测定范围在低于生理范围到高于正常范围之间;
(3)结果受血脂的影响,尤其是低稀释度时,脂蛋白的小颗粒可形成浊度,使测定值假性升高。
下面其中几个关键问题是:
(1)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的影响:如钩状效应,即抗原、抗体不符合免疫反应的最适比例,不发生反应,不能形成免疫复合物,能够造成反应结果的假阴性。
(2)待测标本状态的影响:如血浆本身浊度的影响,当有明显乳糜、黄疸或溶血时,样本本身就有一定的浊度,尤其当待测物质含量较低时可造成假阳性。
(3)抗体质量的影响:如试剂中含有非特异性的交叉反应性抗体、试剂被污染或变质,以及试剂中填加的增浊剂浓度过高。
(4)反应时间掌握不当:如速率法反应时间过长,终点法时出现絮状沉淀等都会对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5)比色杯质量不合格或长久使用清洁度下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