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1 15:51:00
白族三道茶最初是长辈对晚辈在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传统礼俗。
传说,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有一个技艺高超的老木匠。他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未出师。一天,他告诉徒弟,作为一个木匠,不仅要雕刻和制作,还要学会将大树锯倒,锯成板子,扛回家,才能出师。徒弟不服,便跟着师父上山。他找到了一棵大麻栗树,开始锯树。但还未锯完,他就感到口干舌燥,请求师父让他下山取水。师父不答应。徒弟坚持锯完,但已筋疲力尽,口渴难耐。他随手抓了一把树叶咀嚼,以为能解渴。师父看到他难受的样子,问味道如何,徒弟说苦。师父告诉他,要想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是不行的。徒弟坚持锯完,师父给了他一块红糖,说这是“先苦后甜”。徒弟吃了糖后,觉得精神一振。从此,他出师了。分别时,师父泡了一碗茶,放上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去后,问味道如何。徒弟回答“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师父说,这茶中蕴含的道理,和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后甜,还要好好回味。自此,白族三道茶成为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传统礼俗。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族三道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成为白族人民喜庆迎客,特别是在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长辈对晚辈谆谆告诫的一种方式。
扩展资料
三般茶也称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