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装修问答

装修问答

釉下彩和釉中彩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5-02-07 17:00:53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原料经高温(约1280℃-1400℃)烧制而成,表面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瓷器的成形需经过高温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1. 釉下彩

釉下彩是在瓷器的胎体上直接用颜料进行装饰绘画,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瓷器的特点在于花纹不受磨损,使用过程中永不褪色,且无铅无毒,器物表面光滑平整。明清两代釉下彩瓷的主要品种是青花和釉里红。

2. 釉中彩

釉中彩和釉下彩的区别主要在于:

- 烧制温度不同:釉下彩入窑经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釉中彩的彩烧温度为1060—1250°。

- 用釉不同:釉下彩是在已成型的晾干的素胚上(半成品)绘制纹饰后,罩以透明白色釉或其他前面釉,入窑高温烧制而成。釉中彩使用高温快烧陶瓷颜料,在烧成的白胎上进行彩绘,彩烧温度为1060—1025°,彩烧时间为90—100分钟。

3. 釉中彩的效果

釉中彩也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釉面软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裂内,冷却后釉面封闭。其效果细腻晶莹、滋润透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本站热点

热点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