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1 10:49:36
萧字的笔顺笔画:横、竖、竖、横折、横、横、竖、撇、竖、撇、点。
萧的介绍:
箫又名洞箫,是单管吹孔气鸣乐器。大多数的箫由一根竹管制成(也有玉箫、铜箫、瓷箫和纸箫等),竖吹,上端有一吹气孔,在中上管身部分安置六到八个按音孔。
以“按音孔”来计算有六孔箫(前五后一)和八孔箫(前七后一)之分,其中八孔箫是六孔箫的改进产品,现在多用八孔箫。
古时箫并不直接称为“箫”,魏晋时期将竖吹六孔单管箫称为“笛”,至唐代仍用此名,宋代称箫为“箫管”,宋元以后才将排箫、箫管(洞箫)浮雕之吹箫者和横笛区分开来,至此“箫”才专指洞箫,才有了单管箫的含义,清代的箫已经与现在使用的箫基本一样了。
箫由一根竹管做成,较曲笛长,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处吹气发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五个音孔,背面开有一个音孔。
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来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它起着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拴系箫穗为装饰。
箫不设膜孔,专业演奏的箫音孔增至八孔,并带有铜插口,可调节音高音低,方便与乐队的合奏。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历史: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中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
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
尽管考古学家们称之为骨哨,但从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