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7 05:48:15
古汉语中的溷、圊,都是厕的别称,都表示男厕、茅房。
厕所古称“溷藩”或称“圊”、“轩”;又因古时农家厕所只用茅草遮蔽,故称为“茅厕”。古人管上厕所叫“如厕”,又名“出恭”。
厕所史载最早起源于殷商时期,名称则出现于汉代,那时叫“都厕”。厕所名称的演变也折射出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茅坑、茅房、旱厕、水厕卫生间、洗手间到现在的以图像表示,无不显示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扩展资料
虽然在“上厕所”早已是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很是常用的口语了,但是“上厕所”其实是一种很久远的说法,并非是现代人所特有的语言。在唐朝时期的书记——《初学记》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尝上厕,过香炉上”,也就是可以说上厕所之说已经至少有了一千余年的说法了。
古代的厕所都是修建的比较高,需要“上”去才能用。在古代的中国,人们对于厕所的称呼有很多种类,比如:屏、圊、轩等称呼,远古时期一些地区的厕所是修建在猪圈等家禽的上面的,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粪便喂食这些家禽。
例如汉代时期的许多古代的遗迹中就有许多的这种厕所和猪圈连接在一起的,所以那时候的人们上厕所时,需要先上到二层,才能上厕所。不过在这种类似的居住形式的时期,古代的百姓们还是鲜有使用上厕所的说法,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些影视剧中,皇帝上厕所不叫上厕所,叫做出恭或者如厕。
在《晋书》中记载有“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在汉代时期之前,上厕所还不常被人们使用,多用如、入、在等词表示相同的意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圊厕